仅需0.2元,阅读无广告,小说随意下》充值入口《
梯子推荐!Ins、推特、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

同生-分卷阅读113

吧,但我自己知道,我在学术上才能不高,混不成牛的,顶多也就是骗骗经费,二三流吧。”
“要说学术,是喜欢,不然也不至于读到博士,不过科研是这样的,很残酷,做这行,有没有天赋是藏不住的,没天赋,你就只能是别人通往桂冠的台阶。”
这话说得李竺和傅展都是微怔:演艺圈和时尚界一向要求天赋,没想到科研也不例外。没有人会比他们更明白热爱一个行业,却没有相应天赋的痛苦。
“说来也是巧合吧,那时候为了申牛津,加入过这种援非NGO——刷简历嘛。那是在津巴布韦的一个项目,津巴布韦……大概比苏丹还要更穷几倍。”刘工说,他摸摸下巴,脸上浮现出几许憧憬,“决定回国以后,我就想——该干嘛呢?那时候我就想到津巴布韦——我这想法说出来你们别笑啊,你说,开矿修路,在咱们中国那太过常见了,就是一份工作,可在苏丹,在津巴布韦,你来开矿,你来修路,你是什么呢?你就是他们的神。”
“这国家本来真的什么都没有,就因为你来了,他们才开始有公路了,通电了,有路了,你就等于是——你就等于是在塑造一个国家的历史,对吧,这是一般人能有的经历吗?这就像是你学航天,去酒泉和去做商业火箭,这是一个概念吗?这当然不是——这不是钱的事,对吧。”
小李听得似懂非懂,脸上浮现出少许不以为然——他还太年轻,对他来说,钱最稀缺,所以有了财产似乎就能无所不能,但李竺和傅展都很有钱,他们也很成功,他们是听得懂的,钱与权之间有迢远的距离——但和刘工所追求的东西相比,权力又要退避三舍了。他所追求的东西,似乎又要比钱与权更有吸引力得多。
“所以我就来了这里,在国内修路,任何人都可以做,这有什么稀奇的?”
也许是因为他们正在举世无双的旷野之中,方圆百里都只有这么四个中国人,也许是因为在异国他乡更容易讲心底话,刘工交浅言深了,他脸上隐约放着光彩,站起来冲沙漠挥斥方遒,“到非洲来开矿,来修路,来租地——这种事能做到的人就不多了吧,我能做就应该来做,我也想做——将来……”
现在,他已经是苏丹分公司的总工,将来如果是集团总工呢,如果是整个非洲分部的负责人呢?
看着一整个大洲的土地在自己的指示下变化,上千万人的生活因此有了改变,数十个国家因此走向不同的未来。这种塑造历史,改变现实的感觉,岂不是比简单的钱与权,平庸与安逸更令人心醉神迷?
有小李在,刘工的野心是不会往下说的,这种话,本来没有酒过三巡也不会提起,今天他是有些破例了,但他的未尽之意,李竺都能懂。她出神地望着刘工与小李,望着他们被晒得黝黑的脸庞上微微的笑容,这是一种中国人常见的表情——不像是ABC,总是尽力表示出自己的开朗,中国人的表情是很含蓄的,总透着些谦逊,眉头也难免带着轻微的皱,好像被房价和升学压力、中产阶级焦虑压得喘不过气来,他们是不会把笑意展露在脸上的,总是活得很紧迫,但他们的表情里,敦实的肩膀与胸膛中,又仿佛蕴含了一种中国人特有的东西,你可以说它是浮躁——是一种时不我待的担忧——担心被社会前进的脚步抛下,但,这种焦灼,这种不自觉的期待,这种对未来的期望,走遍全球,这种特有的表情,也许如今,就只着落在中国。
她在海外走得太久,见到这样的笑意,忽然感到亲切又熟悉,不论小李和刘工,谁也不会承认自己就是成功者,“哎,算什么,以后的路还远着呢,我们这也就是一般吧。”
“在苏丹吃苦呢,混着吧,还不是因为买不起房?”
但这焦虑是来自于一种笃定的预期:总是要买,总是想买,农村的要去县城,县城的要去城市,城市的要去省会,省会的就总望着超一线。这股心气劲儿叫人永远也不会满足,这是中国社会的一种病态,国外不是这样的,国外总是现世静好,人们都很满足于自己的阶层,至于年轻人怎么过,好像似乎是没有人关心的。
人的确只有离开了才知道自己的感情有多深,在海外才知道思乡,出生入死这么久了,渐渐潜移默化,李竺都快淡忘国内的生活了,她就不让自己以为还能回去,但没想到,遇到两个老乡就恨不得下一秒就身在国内,她勉强一笑,把情绪掩饰下去。——话题打开了,小李禁不住就好奇地问,“那,你们是为什么会来苏丹?”
“漂泊过来的。”傅展简单地说。
话题出现一个小的断层,小李有点尴尬,刘工哈哈一笑,“不说这些了,同在异乡为异客嘛!——来来来。”
他做贼似的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瓶子,“别让他们闻见味儿——这里的信仰错综复杂,还是小心点为好。”
是辛辣的二锅头,吹着刀割一样的冷风,喝上两口拉嗓子的烈酒,靠在麻袋上,几个人又开始侃大山,刘工有意无意地告诉他们,“这里是北达尔富尔了,这几年还算太平,中国人在这里开了很多厂子……”
他们一直想知道这里是哪,但不好问——一问就暴露自己是逃过来的了,好在刘工情商确实高,只说不问,告诉他们,“从达尔富尔到瓦迪哈勒法有路,顺着路开七八个小时其实就到了,不远,不远。——从那里就能去埃及了。”
他们就是从埃及逃出来的,怎么还再回去?那也无所谓,这趟车到时候还要返回喀士穆,他们可以跟着一起走。先在矿区歇两天,矿区的条件还蛮好,有卫星电视,还能上网。
“这很重要啊,工人一周和家里人能视频一次真是就不错了,再说,不能上网整个人都Out了,整个达尔富尔就属我们矿条件最好,道班那边都不行,与世隔绝,什么都不知道。”小李也显摆起来。“矿上还行,除此之外就是喀士穆——喀士穆还有点城市的样子,电视台能放点国外新闻,我们昨天出发的时候是不是还看了一眼?美国也闹起来了,都不太平。”
“美国闹什么?”李竺和傅展都怔了一下。
“你们不知道了吧?”小李来劲了,和刘工你一言我一语,“FBI闹事了,好像有人出来,指证CIA是什么来着……挑起最近欧洲恐怖袭击的幕后黑手?是不是?”
“算是吧,主要是说这一系列行动没有得到局长批准,总统也不知情,还提交了一系列证据什么的,反正闹得沸沸扬扬的,还有个啥黑客组织也跟着公布了相关的邮件,闹得挺厉害的——这不是在喀士穆看的,你记错了,我们昨天在达迈尔,达迈尔的华人宾馆里看的。”
“达迈尔也有华人宾馆?”
“什么黑客组织,那现在政府态度怎么样?”
李竺和傅展同时提出两个不同的问题,他们都坐直了,彼此交换着眼神:就这么巧,刚知道U盘内容,美国那边就爆了个大新闻?这背后,真没有谁在推波助澜?现在爆出这个新闻,是为了后续U盘爆料铺路,还是为了削弱身后的追兵,增加他们回家的希望?
也许是他们没能在瓦迪哈勒法接到人,所以远处牵制一招?不论如何,这一招出得好——他们也许总算可以回家了!
想要细问这是本能,不过傅展的问题更自然,他估计早料到这两个人不会怎么留意这条新闻,所以问了个他们更该感兴趣的问题,果然,小李回答的是前头那个,“达迈尔当然有——苏丹就是中国人最多了,怎么可能会没有嘛……”
他开始热情地介绍中国超市和中国企业,长夜漫漫,几个人都不想睡,一路侃着大山。又开了一个来小时,他们到村落给水箱加水。
达尔富尔有多穷,一般人是想象不到的,这种依托着绿洲的子,通常不会有砖房——一座土房都已算是家底的象征了,人们用汽油发电机照明,这说明这村子还算富裕
梯子推荐!Ins、推特、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
梯子推荐!Ins、推特、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
仅需0.2元,阅读无广告,小说随意下》充值入口《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