仅需0.2元,阅读无广告,小说随意下》充值入口《
梯子推荐!Ins、推特、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

我在古代搞基建-分卷阅读17

后把边关塞外也纳入大秦的领土,我就带你去看看。”
  没几天,赵燕歌要的柜子款式也已经被打造好,没有用那些木料,不管是衣柜还是首饰柜等,通通都是由玻璃打造,与此同时,各个宫殿的窗户也都被糊上了小块精致的玻璃,让宫殿内透亮了不少。
  相比起木料的柜子,玻璃柜防腐防虫还防潮,没有柜子沉闷的颜色,玻璃柜被工匠们做的大气而宽敞,让人看了不由眼睛一亮。
  地板上被铺设着厚重软绵舒适的地毯,哪怕光着脚走过也不会感到一丝的凉意,等赵燕歌和公孙起到的时候,已经有宫娥把公孙起抬出来的嫁妆开始分门别类的填充进柜子里。
  衣柜、鞋柜、首饰柜、饰品柜……还有专门放置夫妻两人的武器柜。
  看到武器柜被赵燕歌用帝王私库内的兵器填充着差不多,公孙起见猎心喜的跑过去,眼睛发光发亮。
  棠溪,墨曜,合伯,邓师,宛冯,龙泉,太阿,莫邪,干将……
  这是天下最出名的宝剑,秦扫六合之后,它们就归属进了帝王库中,比如赵燕歌身上时常佩戴的就是龙泉剑,不说龙泉剑的名字赵燕歌很喜欢,它的锋利和坚硬程度也让赵燕歌感到满意。
  绝世宝剑,历经千年而不朽,足以可见春秋战国这段时间发达的工艺,只是绝世宝剑的原材料可遇而不可求,注定无法大批量打造,只能少量产出。
  公孙起摸摸这把,又摸摸那把,就像犯了选择困难症一般,不知该拿哪把佩戴来好,最后还是赵燕歌把排名第一的棠溪塞到她的手里,这才让公孙起停下了内心的纠结。
  剑藏于身,公孙起刚把棠溪从剑鞘中拔出一点,就寒光熠熠,弥漫着一层冰冷血腥之气。
  剑主杀伐,哪把绝世宝剑不是饱饮人血,如果来一个胆小的,估计看到剑身就会被吓退,公孙起把棠溪从剑鞘中抽出,丝毫不受影响的划了几下,空气中传来锋利的破空声。
  “过来看,这是给你制做的全身镜。”赵燕歌带着公孙起来到了衣柜处,这里每隔几步就摆放着一块精致大气的全身镜,可以让公孙起随时都能查看自己的妆容。
  公孙起从衣柜中取了一份襦裙拿在身上比划着,最后比较着,还是觉得自己身上的这件最好看。
  相比起以前每件衣服还需要叠进柜子里和翻找,有了衣柜后穿戴都方便了很多。
  赵燕歌也有自己的专属衣柜,里面的衣服并不比公孙起的衣服来的少。
  “陛下,这份工具已经进行改进,您看可行否?”一位墨家出身的匠人心中紧张道。
  赵燕歌之前看到的“滚筒洗衣机”雏形就是他设计出来的,那个时候的洗衣机关还很粗糙,就在浣衣坊搭建玻璃房的时候,他又把自己的那份图纸给翻来覆去的更改的更加完善。
  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他增加了机关滑轮的数量,一脚踩下去,可以让木桶转上四五圈,比之前更加的节省人力,除此之外,可以让衣服快速甩干的洗衣工具也被打好了草稿。
  甩干的机关不像滚筒机关那样设计,毕竟现在哪怕有滑轮,也拥有不了离心那般的速度,而是像旗帜一样高高竖起的圆柱体,底如磨盘,把衣服挂在柱子上,完全可以交由牲口拉着围着运转。
  这样一来,洗衣服和晾晒衣服的时间将会大大的缩短,每天能洗的衣服数量会更多。
  玻璃房采用坚固的玻璃建成,确认了玻璃的坚固以后,施工队一连把玻璃房建到了和周边建筑齐平的位置,每层都一半遮挡,一半露天,露天的位置刚好可以够到外面甩干的柱体,可以非常轻松就把衣服给挂上去,而后交由下方的驴子开始转动。
  不仅如此,玻璃房内还有机关连接外面的河水,可以进行快速的接水排水,浣衣坊洗衣服的宫人们也不用再像以前那样露天洗衣服,饱受夏日炎阳和冬季冷风的侵袭。
  与此同时赵燕歌给公孙起提起过的玻璃大棚也被搭建完毕,比起浣衣坊的玻璃房来,玻璃大棚更没有技术含量,玻璃大棚占地面积并不小,里面宽敞明亮,被移植进去了很多时令果蔬。
  赵燕歌走在玻璃大棚里,感受着来自外界暖洋洋的太阳,对龙卫首领龙熠道,“去龙卫给我找农家人过来。”
  先前种植棉花的时候赵燕歌已经把农家的人分出去一批到皇庄上,所以这次前来玻璃大棚的农家人并不多。
  他们到的时候,赵燕歌正在用自己临时抱佛脚学来的知识在给蔬果们嫁接。
  “陛下,您在做什么?”农家人疑惑道,不知道高高在上的四世为什么要折腾这些好好的农植们。
  凭借着强大的控制力,赵燕歌把一段长着小嫩牙的枝条嫁接到了一块砧木上,而后把这对因他而结合的两个物种给缠绕固定住。
  赵燕歌做完以后起身道,“这是嫁接术,可以提高粮食的产量,大致流程就像我手中这样,不过也并不是什么种类都能进行嫁接,这就需要你们农家去细心摸索了。”如果想要更多的粮食,开发新品种,优化已有品种是必须的。
  也是看到了玻璃大棚的果蔬们,赵燕歌才后知后觉的想到了嫁接术。
  之后就是术业有专攻,全都交给农家的人了。
  听到赵燕歌这么说,农家的人看着被赵燕歌嫁接的那个植物眼睛亮了起来,道,“陛下请放心,吾等必将尽心尽力的侍奉。”
  这嫁接术真要是能提高粮食的产量,那将会是他们农家史上的一大变革。


第14章
  一想到粮食将在他们手中提高产量,能够让天下百姓免受饥饿之苦,几位农家老者饱经风霜的目光就激动的无法自已。
  看着少年天子,农家众人不禁回想起了数年前,那个时候,他们都还在民间耕种,是赵燕歌让人找到了他们,把他们给吸纳进去了龙卫里。
  龙卫内部百家并立,也并不是一点摩擦都没有的,只是他们都看在少年天子的面子上,把这种矛盾转明为暗,暗中悄悄的较劲着。
  皆因为赵燕歌在他们刚进龙卫时对他们说的那番话:求同存异。
  一花独放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,百家中任何一家都无法支撑住大秦朝的运转,他们只有彼此合作,齐心协力才能让整个大秦和百姓们过得安居乐业。
  而现在,少年天子正向他对他们承诺过的那样去做,把百姓的问题放在心上并努力想办法去解决,这如何不让农家的众人感慨万千。
  赵燕歌只是简单的抛砖引玉,之后就把嫁接的事宜交给了农家人来接手,比起他这种门外汉来,他们才是最专业的。
  一群面容沧桑的老者们小心翼翼的看护着那枚被赵燕歌嫁接的嫩芽,把玻璃大棚的权限从赵燕歌的手中讨了过去。
  如果温度真的能够控制农作物的生长周期,那他们农家在其中能做的事情可就更多了。
  “几天没见左相,左相那里的进展如何了?”赵燕歌问龙熠道。
  白话文和断句,这事说起来听着很轻巧,实际上做起来很难。
  白话文还好说,目前没有多少人把心神放在这上面,断句就不一样了,赵燕歌把标点符号给了左相以后,左相回家后细看,越看越觉得这些符号的含义博大精深,遂邀请了不少儒家的好友们前来一起讨论。
  并且随着赵燕歌的皇榜颁布,左相府内每天都有人前来拜访,门庭若市般热闹。
  能够探讨学问,儒家出身的左相自然非常开怀,可是随着人数越来越多,每个人对书籍都有着不一样的理解,渐渐的,因为断句这事,文人们身上的火药味也浓了起来。
  这样的思想碰撞下,被送到赵燕歌案前的文章注释就有好几个版本。
  右相见了不由道,“还好律法不像那些书籍一样需要辩驳,一就是一,二就是二,就是翻译出个花来,也无法更改律法的本质。”
  也因为《秦律》的完善,它也是最早完成断句的一本书。
  赵燕歌让人把秦律上晦涩的语句给翻译过来,并让人编排成朗朗上口的小段子流传到民间去,从而加深民间对律法的印象,让他们知
梯子推荐!Ins、推特、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
梯子推荐!Ins、推特、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
仅需0.2元,阅读无广告,小说随意下》充值入口《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