仅需0.2元,阅读无广告,小说随意下》充值入口《
梯子推荐!Ins、推特、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

直男癌进入言情小说后-分卷阅读16

为何会不敢认?这番道理朕在郑国公府门前说过,冯卿怕是不曾往心里记,现下朕在朝堂上再说一遍,冯卿可能记住?”
  冯岩听他不吝颜面,竟能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旧话重提,便知道苗皇后的地位决计不是几次弹劾所能动摇,当即叩首道:“是,臣记住了。”
  高祖欣然点头,却不叫起,只温声道:“朕记得冯卿学文之时,仿佛是治法家的。”
  冯岩不知他意欲何为,心下惴惴,只得应声:“正如陛下所说。”
  高祖便一挑眉,道:“《韩非子》亡征篇讲:好宫室台榭陂池,事车服器玩,好罢露百姓,煎靡货财者,可亡也。这作何解释?”
  话说到这里,冯岩已然听出皇帝来者不善,心下大骇,其余几名附和他的御史也跟着变了脸色。
  他当即拜倒,凛然道:“这是讲假使君主嗜好宫殿楼台,大兴土木,爱好车马和华服美器,劳民伤财的话,可能会亡国。”
  高祖颔首,又道:“后妻贱而婢妾贵,太子卑而庶子尊,相室轻而典谒重,如此则内外乖;内外乖者,可亡也。又作何解释?”
  冯岩听得冷汗涔涔,强撑着没在君前失态,但声音已经开始颤抖:“这是说假使皇后微贱但妾侍却尊贵,太子位卑而庶子尊贵,执政大臣轻于通禀之人,就会内外背离,而一旦到了内外背离的地步,国家就有可能灭亡。”
  高祖“唔”了一声,不置可否:“冯卿没什么想说的吗?”
  皇帝轻描淡写间几句话将自己的退路堵得严严实实,冯岩不敢诡辩,再三叩首,请罪道:“臣有负陛下,有负国家,也有负于侍御史之职……”
  高祖颔首,又转向其余几名为冯岩说话的言官,和颜悦色道:“你们呢,可有什么想说的吗?”
  朝堂之上,百官面前,他语气仍旧不急不缓,但几名言官却都从中窥见了凛冽的杀机与锐气,跪伏于地不敢起身,连声道是有负君恩。
  “既知有负于朕,有负于国家,尔等还有何颜面身着御史袍服,在此侃侃而谈,指点江山?!朕若是你们,羞也要羞死了!”
  高祖神情倏然转冷,一掌击在案上,叱道:“制诏!冯岩等五人尸位素餐,腹中空空,不可担当大任,即日起去御史之职,逐出殿去,永不再录!”
  他声音沉而含锋,天威所在,满殿臣工为之所摄,不觉低下头去,躲避开十二旒珠后的森冷目光。
  对于今日之事,冯岩事先有过数个设想,也猜测过皇帝是否会动怒,却唯独没想到自己竟会被撤去职位,永世不许为官。
  皇帝一向不都是很敬重清流名臣的吗?!
  他惊愕至极,但时间却不会等待,皇帝下了命令,便有御前侍卫近前将那几名御史押解下去,不出半刻钟,就消失在众人眼前。
  皇帝从前还是很爱玩礼贤下士那一套的,只是今天不知怎么,忽然就不买账了。
  满殿朝臣噤若寒蝉,没人想在这个时候触皇帝的霉头,高祖微微颔首,平和了声音,道:“继续。”


第12章 驸马,公主已被杖毙
  战后重新统计人口、编纂户籍,划分土地、恢复农耕,水渠、江河的维护,长城的修缮,还有赋税及兵丁的征发……
  新朝初建,须得处置的事情多如牛毛,栾正焕用的又多半是从前跟随打天下的旧人,擅长于征伐之事,对于如何治理国家却是拙荆见肘。
  同样的情况高祖曾经经历过一次,现下倒带重来,倒也颇有几分感触。
  栾正焕手底下毕竟是有能人的,大致的方向没有错误,他们缺乏的只是经验,又因为栾正焕登基后被酒色权力所腐蚀,才会出现了之前的一系列恶果。
  好在现在还来得及改。
  高祖并不急着做声,而是下令在帝都长安及全国州郡中张贴招贤榜,广求良策,又召见六部尚书,制定未来三年之内的宏观国策。
  接连打了这么多年的仗,民生凋敝,耕地荒废,人口的统计数据还没有出来,不过想也知道不会是个十分喜人的数字,现在新朝要做的不是对外扩张,更不是广建宫舍,肆意享乐,而是轻徭薄赋,与民生息。
  连年征战之下,军队已经扩充到了一个近乎可怕的数字,为了养活这批人,使其具有战力,国家财政像流水一样的倾斜,而与此同时,中原地区十室九空,一连几个村子都见不到成年男子,耕种废止,长此以往,国家倾覆就在眼前了。
  裁军,裁哪里的军?
  减赋,减哪里,免哪里?
  这才是当务之急。
  六部尚书有五个是跟随栾正焕打天下的旧人,唯有苍苍白发的礼部尚书乃是当代大儒,被栾正焕请出山来装点门面。
  皇帝最开始说轻徭薄赋的时候,他尚且不以为然,喊几句而已,谁不会呢,再听皇帝深入浅出、详实确切的讲完之后,方才正了神色。
  “陛下是仁君啊。”礼部尚书由衷道。
  高祖没有独揽大权的心思,前世他刚登基时把权力看得比什么都重要,但是真的在那个位置上坐的久了,权欲之心反倒淡了。
  简单说了几句抛砖引玉,他便坐在上首听几位能臣旁征博引、唇枪舌剑,听到有意思的地方,下意识转过头去想跟旁边人说几句,才发觉右手边少了个人。
  皇太子呢!
  前世他每每与一干重臣商讨军国大事时,都叫皇太子侍从在侧,让他多听多看,多往脑子里边记。
  高祖觉得既然没有人生而知之,那后天就应该好好学,多加历练。
  一个皇帝生于乱世,起于军伍,屡经波折终成大业,儿子呢,从小养于深宫妇人之手,走过最远的路就是出自己寝宫,拿过最重的东西就是自己饭碗,最后皇帝扯着儿子衣领子恨铁不成钢:“儿啊,你怎么一点风霜都经不起,你不像你爹啊!”这踏马不是扯淡吗!
  栾正焕还没有册立皇太子,但无论法理还是能力,最适合这个位置的无疑是苗皇后所出的嫡长子栾安国。
  栾正焕诸子之中以他年龄最长,经历的事情也最多,他年幼时栾正焕虽也已经脱离山寨,但是还未显贵,他见过世态炎凉,明白人心险恶,也知道这些年父亲东征北战的确是把脑袋挂腰带上出去拼命的,他有能力稳定后方,也能使得老臣们信服。
  若非栾正焕喜新厌旧,再加上后宫妃嫔们在他耳朵边上吹风,早就该册立栾安国为皇太子的。
  高祖想到这儿,便召了内侍来:“去传皇长子来。”他要试一试栾安国成色。
  内侍应声而去,几位尚书的议事声稍稍一停,旋即又继续唇枪舌剑起来。
  不管怎么说,皇帝愿意让皇长子接触政务,总归是件好事。
  栾安国今年十七岁,因为还没有大婚,所以未曾出宫开府,内侍匆忙前去宣召,不多时,便带了人来。
  高祖定睛细看,不禁暗赞一声“好小子!”
  栾安国是个肤色微黑的英武少年,肩宽体健,身形匀称,虽然还未完全长成,但已经能看出成年后高大健壮的体态,行走时的神态意气都带有一股流畅的矫健与从容。
  高祖看得满意,空间里几位皇帝也暗暗点头。
  嬴政想起了奉诏而死的扶苏,刘彻想起了兵败_0_zi_0_sha的刘据,李世民想起了年少时意气风发的长子李承乾,朱元璋则想起了早逝的爱子朱标,一时间默默无言,皆是暗自感伤。
  栾安国入内之后便向父亲行礼,口称陛下,旋即又向几位老臣致意,言辞谦逊而和善,令人有春风拂面之感。
  高祖颔首,却不多说,只一指旁边座椅,吩咐说:“你也在这儿听听。”
  栾安国也不多问,应了声“是”,便默不作声的在父亲身边坐下,聚精会神的细听几位尚书谈事。
  如此一直到了午间时候都没停下,几位尚书慷慨陈词,各抒己见,栾安国也听得出神。
  高祖手里边端着茶,原是准备喝的,听到精彩处却给忘了,待回过神来之后,便见有个内侍正在门外徘徊,似乎是犹豫着该不该入内打断。
  唤了人入内一问,那内侍忙道:“皇后娘娘在重华殿设宴
梯子推荐!Ins、推特、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
梯子推荐!Ins、推特、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
仅需0.2元,阅读无广告,小说随意下》充值入口《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