仅需0.2元,阅读无广告,小说随意下》充值入口《
梯子推荐!Ins、推特、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

综穿之一路向钱-分卷阅读93

实习了,零件厂的技术科分了两个,总厂技术科分了十几个,大厂嘛。这些都是真正的天之骄子,脑子相当够用,还很珍惜工作机会,带这种徒弟特别好带。不太难的活也都徒弟干了,他这当师父的当然就轻松,总厂那边儿都不咋过去了。
  这不是就有空收拾胜利路的房子了嘛。房子太旧了,除了大框架,差不多都得修整一遍,之前都给改成办公室了,还都得改回来。家具差不多都得现做,自家买的那些老家具,还有楚然空间里存的,都是中式的,可那房子本来就是倭式加欧式的中和的,再弄上中式的家具?那不成了大杂烩了。顺便的,因着楚然惦记那小区的房子,他还得打听着哪一栋有可能买卖的,要怎么操作能成。到是大部分时间都待在那边。
  楚然挺着大肚子,能干的活儿不多,在家里待的时间长了。就想着家里老人年纪渐大了,特别是楚家奶奶,八十多了,再是她之前在家那两年给偷着用灵雨水改善身体,也是慢慢变老的。就买了一堆萝卜白菜黄瓜啥的,在家里做泡菜,放上灵雨水。自家日常吃着,对身体好,用坛子装上,给老家送回去,让老太太和楚爸楚妈常吃着,也好。
  现在从三盛裕往来龙城方便多了。下半年,有专门跑线儿的客车了,三天一趟。两块钱一张车票,不便宜,但是确实方便很多。
  楚大哥大嫂现在隔上两周就能来一趟,楚然这边儿又是搬家又是大肚子的,不放心来看看是一方面,还有就是大嫂不是张罗着买房子嘛,也是来看房子。每个月都有新开的小区,不到腊月土冻实了,都有开工的,有的选呢。
  在听说铺子的租金之后,嫂子也惦记着买铺子,让楚然帮着问。楚然就知道,卢家这是也没少补贴她,楚家可没钱让她买铺子的。
  如今这改革的春风吹遍全国,政策越来越好,广播上隔三差五的就播南边儿那小渔村的事儿,不是港商就是外商的。资本家都招进来了,做小买卖的做没人管了。龙城大街上的人越来越多,随处都能见到赶着马车进城卖瓜果蔬菜的农民。快秋收了,园子里的菜也都快罢园,收上来自家吃不完的,都能换钱了。再过上一个月,收秋菜的时候,来卖菜的肯定更多。
  行势这么好,有多大的能耐都给你施展空间,城郊眼头儿活的农民,现在日子可不比上班的挣得少。渐渐就有了贫富差距了。
  前面那些年藏着掖着不敢露富的人家,也都慢慢的显出来了。那些年家家都差不多,这两年再看看,最先富起来的,还是以前就有底的人家多。卢家年前修院子,盖了五间大瓦房,连三间仓房都是砖的,大家都觉得很正常。好些老人儿都说呢,那酒厂要不捐出去,整个三盛裕都是人家的。
  也不只是被拱上公社首富的卢家改善大,那么大的公社呢,又是经济活跃的古镇了,藏着富的人家多着呢。要不,才分地两年,全公社盖了砖房的就好几十户,钱哪来的?
  所以,大嫂这样儿,别人也是酸一句卢家人心眼儿多,藏住钱了,再说不出别的。都没有肖家人背后多的多呢。肖家老太太分家产,哥五哥儿得了好些金银的事儿,传得满公社都知道,这不是黄金公司报警了嘛,就给传开了。好些人在背后骂地主老财呢。但是骂也没啥用,还是酸的。
  楚然在家里不忙的时候,就陪着嫂子逛街看看房子看看行情啥的,走着当锻炼了。常出去走,对街面上一天一个样儿的变化,感受特别的清晰。
  到了秋收的时个,街上的人明显少了,都回家收粮去了。
  三哥家的摊子也暂时的收了,老家今年的地得回去收呢。两口子回去的,把孩子扔家给俩老人看着,老太太看不了,主要是吴老爹看着。二嫂都不去豆腐房了,在家里照看爹妈和几个孩子。肖家老两口也帮着照看。
  秋收一完,直接把打的玉米都磨成玉米和大碴子小碴子,带回来的成品。拉了一拖拉机,回来挨家的送。一家分上两袋子,主要是没地方放。还剩下的,三嫂出摊的时候放在边儿上顺手就卖完了。新玉米贴出来的饼子好吃,且好卖着呢。
  紧接着就是收秋菜,大葱白菜萝卜土豆就这几样,家家都是不少存。以前拿本儿买的时候,跟打仗似的得抢。现在好了,农村赶车上来卖得很多,想买多少买多少。好家伙,一家一家的,真是整车的菜往家里搬的。
  楚大哥今年也是早看好了行市,收秋菜的时候,组织了马车队,队里谁家要卖菜的,统一收上来再组织人一起进城来卖,一天几十车,进城就被抢了。来来_0_hui_0_hui的折腾了十来天,才卖完。实在是没有菜可卖的了。这不是各家还得留够了自家吃的嘛。卖完钱,当天回去就能分钱,十天,少的一家能分上几十块,多的人家都有卖了五六百的。那钱挣的,一个个眼珠子都发红,都跟楚大哥说,让来年想法子多给买菜籽,地里粮食只要留够了交公粮和做口粮的,全种上菜,真挣钱呀。到后面一个屯子也凑不出整车的,就不组织车队了,各家有还要卖的粮食菜啥的,自己想法子折腾去吧。
  之前住厂里的家属楼,地方就那么大,又是按本儿买,就那么些东西,二哥三哥家给送点儿,楚大哥家给送点儿,四嫂的弟媳妇儿是个情商高的,也给送。都放在四哥家加盖那房顶上晾。
  今年自家房子大了,房前屋后的,地方也大了,一楼不是还带着小园子嘛。这可好,吴家两老和肖家老两口卖了两大车的菜回来。是,那马车,再装也有限。可那一车白菜也快上千棵了。再加半车萝卜半车土豆十捆大葱,一开窗户,那个味儿呀。
  其实真不用自己再买的。二哥三哥家的地也收菜呢,楚大哥和四嫂娘家送的,加起来就不少了。
  还有就是,老话儿都说,富在深山有远亲,那是一点儿毛病没有。
  就家具厂的那些亲戚老乡家里,稍稍懂点儿人□□故的,秋收过去,到农闲的时候,都会送些东西过来表达一下心意。送东西嘛,那当然是家里有啥送啥的,农村人,能送啥。都知道楚然家里吃细粮的时候多,送粮食就不合适了。那送菜的就多,这家送一袋子白菜,那个送两袋子土豆的,加起来又是不少。
  还有一些想找活儿干,来找门路的呢。找不到家里,跟亲戚啥的打听到铺子地址,直接找到店里的,找到家具厂的都有。那都得接待着,看着要是不那么没谱的,也都接纳了。找来的就没有空手的,不是菜就是自家养了鸡鸭鹅或者蛋。靠着泡子住,也有那实在穷得拿不出来啥,到泡子里打上几十斤鱼给送来的,也是心意嘛。
  积下好些个东西,那么些菜,怎么整?
  四嫂之前说做酱菜卖,这不是一直没找到铺面嘛,做酱得要地方的,才刚买了个院子,有地方做酱,可那是明年的事儿。她也是受了之前一个楼里住着的一个家属启发,那位是朝族的,就爱做个辣白菜。再加下家里的菜实在是太多了,吃不完。就说也别干等着酱做酱菜了,先做咸菜试着卖吧,卖多少算多少。
  刚好,买回来那些大酱缸,也有用处了,不用那么干放着等明年。
  这才算是把那么些菜都给消化掉了。
  腌咸菜省时间,快的当天就能吃,三天就能入味儿。慢得有半个月也腌透了。四嫂做咸菜确实有一手儿,楚然觉得要不是有灵雨水,比她做得都好吃,刚开始就是在三嫂的摊子上搭着卖,在二哥的豆腐车上也搭着卖。一天卖出来块把毛的。
  年前厂里家属楼分房子,师父和四哥这样儿都有自己房子的,是分不上的。四哥直接辞职了,回家之后,弄个三轮车,他在城里待时间长了,到底眼头儿练出来了。拉着那咸菜,专往饭馆送。有些饭馆饭店的,消耗少,单做咸菜太麻烦,都是直接进货,他这直接送上门的,一斤还能便宜二分钱,那当然谁方便就买谁的呗。时多时少的,每天都能送出去一些,一个月下来也能挣上百八十块的。
  进了腊月,准备过年了。来家里送年货的人,也不少。山货、野味儿、猪肉羊肉啥的,自家买的
梯子推荐!Ins、推特、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
梯子推荐!Ins、推特、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
仅需0.2元,阅读无广告,小说随意下》充值入口《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