仅需0.2元,阅读无广告,小说随意下》充值入口《
梯子推荐!Ins、推特、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

醉卧美人膝-分卷阅读416

他也读的,却真没有一个可以抑兼并的办法,谢麟也对他分析了急切行事可能的后果,那就是激起对立,并且是统治集团内部的对立。皇帝道:“这就要许多能吏,如程犀般只做,不说。然而不明说,又有几个肯干,敢干呢?”
  谢麟道:“上下皆知此事不可纵容,然而……没人肯对自己动刀子。陛下,容臣再想想旁的法子吧。若现在没有魏虏掣肘,许多事情就会好办很多。不如先过过苦日子,将魏虏解决了再说?”
  反正他是不肯沾这个事的。抑完了兼并,接着兼并,听着都累得慌。程素素说什么“平等”之类的,那是万万不可的,但是生产力的说法,好像是有什么下文的样子,谢麟决定回去好好跟妻子讨论讨论。
  皇帝道:“但愿上天能给你我二十年的时间了结了边患,再晚,我怕来不及了。”
  谢麟道:“圣天子自有神灵护佑。”
  皇帝笑道:“这个话我……现在还是信了吧,心里好受点儿。”
 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  谢麟的直觉缘自于自身的知识素养,他敏锐的感觉得到,程素素对于眼下的困局是有想法的,或许不成熟而缺乏实践经验,但是思路总是有可以借鉴的地方。哪怕她再说什么平等、民主之类的,只要能有旁的可取之处,谢麟也决定认真听下去。
  回到家里,谢麟正考虑约个讨论小组,便看到程素素一脸暴风雨前的宁静。谢麟心头一紧:“出什么事了?”
  “北边来消息了。”
  经过这一段时间,程素素手上的消息网得到了一定的修复,想像以前那样有大行动又或者精细操作还有点难度,但是普通的消息却已经能够保持畅通了。
  最新的消息是——魏主重华,站住脚了。
  这个与谢绍年纪相仿的少年在这几年里做了三件事,第一,他只追究首恶,协从被宽恕;第二,他娶了呼延英的女儿;第三,在两边大杀一通,杀灭了无数旧贵族之后,他表示出了宽容,劝住了呼延英,示意双方化干戈为玉帛,又从旧贵族里挑选了几个后宫,再将自己的姐妹、堂姐妹分嫁各方。
  暂时压下了反对的声浪。
  也就是说,离下一次的持续的战争,不远了。


第245章 备战备荒
  一切关于战争的担忧, 无论是战备还是能不能打赢等等等等, 目前都要放一放, 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:“要怎么让朝廷知道呢?”
  这是樱桃发出的疑问。
  程素素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——谢麟一回家,就将他堵在了房里, 将问题堆到了他的面前。程素素当然有办法,不过她相信谢麟肯定能找出一个更加不着痕迹的机会,将情况推出来。
  果不其然,谢麟将写有情报的纸条认认真真看了三遍,道:“我明天就去办。”
  程素素也没问他要怎么办, 谢麟也没有解释将会怎么做。
  第二天,谢麟便向两府作了个非正式的请求,希望两府能够给他一个关于北方的比较确切的消息, 这样他才好做准备。如果未来北方将有战事, 则无论税赋还是徭役都要做相应的调整。作为一个才接手户部的新手,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是无可厚非的。
  两府并没有驳斥他的要求, 如今两府里务实的人居多,陈、蓝二位新到, 更是在旁观中, 也没有出言质询。谢麟是从鸿胪上转来的, 若要给他添麻烦也就一句话的事儿——你从鸿胪来的,难道一点数也没有?
  非但没有人质问, 米枢密还很慈祥地问他:“你在北疆多年, 是察觉有什么不妥了吗?”
  谢麟道:“魏国变乱已过三数年, 魏主已不算是小孩子啦。魏人婚育较中原为早, 在他这个年纪,已不能当做孩子来看了。”
  搁程素素眼里,虞朝完婚的年龄就算很早的了,但是比起北方邻居来,虞朝还算晚婚的呢。魏主重华娶妻纳妾,绝不是提前进行的权宜之计,而是真的就到了婚配的年龄了。
  米枢密当即表示他回去就让人查访一下,看看魏国有什么异动。叶宁道:“鸿胪那里没有消息吗?”谢麟道:“魏国遣使来,鸿胪自然是知道的,否则……”大家都没有再提放探子的事儿,放探子也得用心经营,就现在这样儿,还不如指望军中斥侯呢。
  两府通过了谢麟的请求,面圣上便顺口提了一下,皇帝很通情达理地道:“便依卿等之议。”不然呢?虞朝自然条件还算好的都天灾人祸不断,魏国条件更艰苦,一旦让他们缓过气来,用脚趾头想都会南下。而魏主成年、成婚,可以成为一个时间的结点了。
  帝王婚姻的价值,不言而喻。魏国与虞朝的情况又不太一样,皇帝可以说,自己的婚姻倒不必完全用来拉拢某些人,皇后本人修养可以,家世清白,就能说得过去了。魏国处在这种纷争的时候,各部的势力仍然庞大,联姻的利益性质就格外的明显。用一桩婚事来化解,至少是暂时化解,一段恩怨,还是很划算的。
  有了皇帝的首肯,两府对魏国也从来不放松,关于魏国的消息被证实了。虞朝开始了紧张的准备之中,皇帝毫不犹豫地带头削减了宫中的开支,一切可建可不建的宫室都宣布停工。有了皇帝的表率作用,谢麟就可以放手砍掉一些没必要的预算了。国家毕竟还有前面百年的底子做保,不至于完全应付不过来眼前的局面。
  皇帝更关心的却是不知道北疆一旦战起,有没有可以信赖的将领。实践证明了,如今中低级的军官渐渐练出来了,然而有思路、有全局观的大将,他只知道齐王一个。距离上一次的大战已过去了十来年,不到万不得已,皇帝也不想动用齐王。齐王呢,考虑到京师曾被围困过,等闲也不愿意离京。
  北疆的情况现在是这样的——几年没有战争的检验,当然就验不出来哪个人更有军事天赋,不知道谁更适合接下来的战争,就不敢将指挥权全部下放给某个人,恶性循环。
  是以两府的应对是,中枢制定个大的战略,然后各地遵守,不求出击,你们守好城就行了。
  齐王做完了规划,最后骂了一句:“全是废话!以前就是这么干的。”
  米枢密道:“总有一些比以前更有经验的人。”
  米枢密此言不虚,统筹大局的没有找到,各城守城出色的也还有几个,执行起来……也还算可以了。
  皇帝左看右看,压下了叹气的冲动,低声道:“就这么办吧。”
 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  军事上面没有大的进展,皇帝深知此事更不可急躁,使齐王与两府协商一应防务,自己将手一背,信步去看太子了。他已有预感,以眼前的情势,在他手上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是几乎没有可能的了,他能做的,也就是打好基础,等儿子能够执掌国家之后,再收网。
  儿子的教育可不能丢松!
  有那么一瞬间,他甚至有一种“干脆别让儿子读那些扯淡的书,多学点实务吧”的想法。待到了东宫门前,他又将这想法给抛开了,他的儿子,是不能不明白天下读书人的思路的,必要的文化素养还是要有的。
  此时正在给太子讲课的是谢麟,讲的也是经史,东宫固定的科目,必得是经史的。讲治国也是由史经阐发出来,再佐以讲一些现在的实例。皇帝自己经受的教育就是这样的,不过当时他爹那会儿的麻烦事少,除了修个仙,还能抽出时间来教儿子。到了皇帝自己这里,真是一个人劈八瓣儿都忙不过这些焦头烂额,得硬挤出时间来跟儿子沟通。
  谢麟今天顺便就给太子介绍一下魏国的情况,并且讲一讲与魏国的战和关系。谢麟的思路很清晰,做为老师,这么大好的机会不去影响太子,那就真的傻了!
  皇帝止住了欲往内通报的宦官,悄悄站到窗外去听。只听谢麟给太子正说到魏主重华的事迹,太子道:“他既然是这样的大患,当初就不该放他走了。”
  太子的个头又长高了不少,跟几个顽皮
梯子推荐!Ins、推特、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
梯子推荐!Ins、推特、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
仅需0.2元,阅读无广告,小说随意下》充值入口《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