仅需0.2元,阅读无广告,小说随意下》充值入口《
梯子推荐!Ins、推特、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

醉卧美人膝-分卷阅读419

做出这样的推论也不算异想天开,何况还有关于南方的种种报告。
  谢麟赞同地道:“不错,若使烟瘴之地成鱼米之乡,倒也是个办法。江南自晋室南渡,越来越有样子了。只是出海?不妥,不妥。”
  程素素很重视他的意见,问道:“如何不妥?”
  “不好管。”谢麟就说了三个字。
  程素素便明白了,谢麟处在这个“封建地主阶级”里面,现在也称得上里面的代表人物,再开明,他的立场还是有的。与皇帝不同,谢麟不怕腾笼换鸟,他有本事,哪怕换个老板,也能混得下去。皇帝不同,皇帝要是干不下去了,前朝皇帝是个什么下场?是以皇帝会妥协的地方,谢麟反而没有考虑过妥协。
  腾笼换鸟?换就是了。谢麟虽然不想国家坏掉,但是在他眼里,一旦开启了向外的时代,这个国家在一定意义上也是“坏”掉了,不像以前那样好管理了。
  要说服皇帝,就得先说服谢麟。理由很简单,皇帝愿意干又怎么样?光杆司令能做成什么呢?哪怕程素素压根没妄想过跑步进入社会主义,只是开一道口子,引一丝风进来,想要这道口子不被堵上,她就得慎重。
  皇帝、太子、谢麟,以及她的儿子,还有周围的人,政策的延续性掌握在他们的手里。
  程素素退一步道:“然而南方如今也是有灾异的,总要找补回来。如交趾等地,中国强盛之时,无不以为郡县。再往南呢?还有这样的地方吗?”
  “如今还有边患。”
  “边患要钱、要粮、要物,或者,可以派些术业有专攻的人,往南去看看。四海之外,还有四海,去看看,若找到了金银铜铁,又或适宜耕作之地,那就是老天帮忙了。”
  谢麟的地理还是很不错的:“四海之外?这我倒是知道的,他们贡过象,物产么,仿佛也还算丰富?”
  别说,还真有的,程素素大喜:“就是,哪怕是为了应急呢?市舶司那里,每年有多少海外商客?都不能找补回来吗?”
  谢麟道:“终不是长久之计。”
  程素素道:“这才是长久之计。”
  谢麟的表情仿佛在说:为什么这样讲?
  程素素使出浑身的解数:“就像咱们说的,腾笼换鸟,要心里有数,先走一步。咱们总不能一直打转儿吧?兼并,均贫富一套打,耕者有其田,再兼并……一代一代的转圈儿,脖子上套着根绳儿,就怕哪一代不小心又绿林赤眉了。何不试着跳出这个圈子呢?先跳了,先走一步,主动在我。”
  “做不起来。”谢麟冷静地说。
  “难道你想一代就做成吗?”程素素诧异地看着他。
  谢麟不说话了,不是一代就能做成?这就是“长远规划”?他当然知道程素素说的这个怪圈,也根本不相信单靠人的思想觉悟就会没有兼并,就能大同,不可能的!
  程素素低声道:“给你看样东西。”
  谢麟挑眉:“看来是杀手锏了?”
  程素素道:“差不多吧。不知道是杀手锏还是上吊绳。”
  她给谢麟看的,是一个很简陋的建模,理想中的工业国对农业国的优势。别的不需要,只要看一看一个工场,进行分工之后的效率及其产出,拿制造弓箭一事举例,就是压倒性的优势。
  谢麟看完两下的对方,脸色苍白:“这样,非得先天下大乱不可!”他看得出来工业的冲击。
  程素素问道:“你只说,可行不可行。”
  “你可比我激进得多了。”
  “我没想一代就能办完,真要做到这样,没个几百年,恐怕是不行的。连你这样的见识都不肯往前多迈一丁点儿,你顶多往前蹭蹭,何况他人?可你说,这样的世界,好不好?”
  谢麟给了一个并不出意外的评价:“很可怕,也有点意思。”
  程素素道:“你再看整个国家。”
  谢麟脑中闪过无数的念头,甚至进行了一番推演,最后说:“自然是更好的。”并且如果操作得宜,也可从中获利。谢麟很快就想到了程犀当年提出的关于科考制度的方案来,明显比九品官人法更有利于国,但是作为提倡者,程犀——主要是他身后的李丞相——可从中得到不少的好处。
  “那为什么不去动一动呢?”
  “不可大动。”谢麟终于有了一丝松动。经过程素素数年来持续不断的_0_xi_0_nao,他听了不少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,并且难免受到影响。源自于成熟体系的理论,佐以谢麟自己的经验,当然明白哪样更有生命力和战斗力,也更明白其中的风险。
  谢麟想得益,也想规避风险。那么,一个长远的计划,就很合他的心意了。想象一下自己可能规划一个一百年、甚至数百年的宏伟蓝图,并且为它的实现刨第一锹土,谢麟颇有意动。
  “见到圣上之后,不要上来就讲,他可不知道什么变化发展矛盾运动……”
  程素素满脸喜色地:“好。我就知道你与那些抱残守缺的家伙不一样。”
  “我先试试他,看我的眼色行事。”
  “好。”
  准备带儿子搞个亲子活动的皇帝并不知道,目的地那里,有一对狼狈为奸的夫妇已经给他设好了套。


第247章 帝王之心
  皇帝是轻车简从来的。
  皇帝的轻车简从与普通人心目中的“轻车简从”相去甚远。宫中先得派人来实地勘察过, 确定了至尊父子在各处的行止, 随同而来的还有张起, 他负责保卫,也得先看好哪里布兵, 哪里监视等等。
  此外,谢麟也要准备的是,书院里有不少老师和学生,选哪些露个脸好,以及如何引导皇帝往他想的方向上走。
  这么一看, 轻车简从也一点也都不简单。
  自打皇帝确定了要带儿子去游乐场玩,到真正成行,已经二十天过去了。在此期间, 程素素也认真准备了自己的发言稿, 能够用上多少目前还不好说,但是她自认是准备充份的。这个准备充份也是有限定条件的, 她不可能给一个封建帝王上思想政治课,既不需要, 也很危险。
  只要指一个方向即可。事情最后发展到什么程度, 那就与她无关了。闹革命什么的, 是很久之后了,她表示自己什么都不知道。
  把握至少有五分以上, 并且绝不是瞎猜。
 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最迫切的想改变现状的, 一定不是程素素, 而是皇帝。并不是皇帝有多么的开明, 开明当然是有的,更主要的是他聪明。知道自己处在现在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,不变不行,不改变就要完蛋。大臣们可以不求变,大不了换一家老板伺候,只有他不行!进退两难的情况下。皇帝迫切地希望能够破局,无论是什么样的办法。只要有这样的希望,他都愿意去支持。哪怕提议有各种各样的弊端,他都愿意去尝试。
  死道友不死贫道,当然是最好的了。就像程素素提出“腾笼换鸟”之后,以陆见琛为首的谢派内部的保守人士瞬间改变态度一样。如果是向外发展,而不需要在内部动太大的手术,皇帝肯定更支持这个,而不是“抑兼并”。抑兼并,是向权贵动刀,里面的风险,一个明智而不刚愎自用的皇帝是非常明白的。
 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,皇帝乐于倾听。程素素要做的,是从皇帝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,将自己的方案中有利于皇帝的部分讲明白,同时要将不利于皇帝的部分不是掩饰,而是挑明,让皇帝自己去权衡。
  这是源于对皇帝一向表现出来的素质的信心,两害相权取其轻。如果是先帝,程素素一定一个字的废话也不讲,准备好了天下大乱怎么生存、怎么获益。
  程素素这个分析对谢麟一讲,谢麟也以为是有道理的。二十天来,谢麟只做了一件事情——加重皇帝的危机感。他没有自己上阵,而是诱导皇帝去询问重臣一个问题:“抑兼并从哪开始好?”
  没有人愿意从自己的家乡动手,也极少有人公然提及兼并最严重的地方,提到政敌的老窝的概率大大的增加了。
  皇帝内心的焦虑又增加了一层。
  终
梯子推荐!Ins、推特、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
梯子推荐!Ins、推特、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
仅需0.2元,阅读无广告,小说随意下》充值入口《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