仅需0.2元,阅读无广告,小说随意下》充值入口《
梯子推荐!Ins、推特、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
帝王之友-分卷阅读431
不外出,不插手朝政,兼任太原刺史。
晋国公是太原王氏出身,王氏在长安的分支被圣人所杀,康迦卫以为他会怨恨圣人。但他毕竟和主要参与行归于周的长安王氏并非同一房出身,再加上太原是他的本家,攻来的是一群兵匪,守住本家、守住这座千年城池就是义不容辞。
更何况晋国公也有过些愧疚,王氏在叛军之中也有过不小势力,只是被其他藩镇吞并罢了,如今南方还有些王氏旁支正在与大邺敌对。勋国公为国捐躯,晋国公的族亲却为患四方,这简直就是让他国公的名号沾满泥灰。
康迦卫看出晋国公守城的决心和经验,决意暂将兵权交予晋国公,
而晋国公也在太原内部和贺逻鹘手下挑出几位适合参与守城的将领,其中就有兆。
兆以为晋国公未必认识他,然而他却忘了晋国公每年正月宫宴也几乎都会进宫,与他算是远远打过几个照面。
晋国公在一次众将领的会面后拦住他,仅二人面对面的境况下,道:“永王殿下,显然你也知道叛军的兴起与你也有直接关系,如今河朔的混乱,也算有你的‘功劳’。别觉得你来当兵就能当还债了,你吃的这点苦和山东的苦难能比得了么?恶果已经一步步扩大,若是太原成被破,老夫会将这些事,算在你头上,你会成为城破后被我杀得第一人。”
兆此时已经在军营中磨练了一年多,他嘴唇皴裂面上不少晒伤,哪里还像当年阴郁却骄傲的皇子殿下。他勾唇笑了笑:“那不成。若是太原城被破,我要成为与叛军厮杀到最后的那一人。”
而如今站在城墙之上,兆却觉得自己要一语成谶了。
且不说对方的兵有多少是骑兵、有多少是老兵,就单单抓出二十万人的这个量,也足矣让兆体会一把什么叫“抽鞭断流”了。大邺不论是对内对外都很少有这种人数的战役,凉州大营兵力最强的时候也不过是九万,大邺讲求精兵,当年六座大营加在一起也不过是四十万到六十万左右的兵力。
而如今黑云压城城欲摧,轴轳千里,汾河的两岸满是驻营的帐篷,无数旌旗随风一起舞动,顿时让城墙上的士兵心生无力。
朝廷的信只送到了最主要的几位将领手中,没有让中书舍人代写,那是兆曾熟悉的殷胥的笔迹。作为皇帝,殷胥真的坦率,第一句写的就是,朝廷决意对叛军全境开战,太原很难得到大批支援,要做好死守城池的打算。而太原如果丢掉城池,叛军占据此城得以休养生息,或许几年时间大邺都夺不回来这座城。
皇帝亲笔这样写道,太原就注定了孤立无援。
然而却也被赋予了更重大的责任,北都太原,大邺北方仅次于长安、洛阳的第三大城市,从春秋年间经历一千一百多年的大城,绝不能成为叛军的王宫。
晋国公王笃在军帐中,将圣人的信摊开放在桌子中央,面对着手下几位兵将,轻声道:“高祖统一大邺不过百年,如今却成如此模样。不论富贵功名、不言收复荣光,只盼着几年之后,年轻的诸位可在安定的大邺各地守护一方,偶尔会面小聚,可共饮一壶浊酒,都是大邺将士,而不是敌人。”
“愿诸位一个不少,多年后相见,笑谈今日苦难。”
第224章
这样一年多,对于行归于周来说也是艰难的时期。
在李治平死后的一个多月,行归于周在建康组建了新的朝廷,延续了当年三公议事的形式,改为五公。
但这并不是像朝廷那样五人分权,而是五人议事,投筹表决事宜后,由二十人的阁殿大学士来撰写文书、提供意见,而后直接交予新组建的六部。
中书和门下的存在被他们舍弃掉,诏令的发出需五人共签意见,只要有三位及以上对于此政令表示可行,此政令就算是通过。
这五人分别是:黄璟、郑湛、裴敬羽、言玉、王师德。
同时南地将朝廷立为周,改年号为天授。同样开科举与举荐制度并行,除却三日一小朝五日一大朝外,五公几乎都会待在建康之中。
一年前,与大量召徭役工匠,修建南周的新宫殿相对比的,南周朝廷的威慑力却并不强。各地早已分裂自拥,单这五公的家族就有各自的‘封地’,除却这五人以外的其他家族仍然自立节度使,拒绝向南周朝廷缴纳赋税,也拒绝接受朝廷政令。
言玉早早拉拢各小世家,占据最大的荆楚一带,对于这种境况只做壁上观。
黄璟不同于郑、裴、王是原来关中、关东氏族,他认为朝廷可以做出妥协来允许这些节度使自治,要他们纳少量的贡奉,朝廷也对他们有些保护协助,彼此合作。
郑、裴、王三家,都是当初在山东河朔要自立节度使的人,这会儿组建了朝廷,也占到了上头的角度,对于节度使三个字敏感的不得了,非要把那些节度使打成叛军,三家兵马联手对占广州的南汉节度使、占闽南的闽福节度使、占桂州的静江节度使同时出手。
其实五公各自的封地往南周朝廷纳得税也很少,说白了,不就是因为这三家节度使不入朝、不受管制还力量强盛么?
然而能在行归于周的眼皮子底下立足这么久,对方也不是等闲之辈,这三地节度使颇得地方民心,有些还和蛮族联手,死守地盘。郑裴王三家联手,不顾黄璟的反对与言玉的冷眼旁观,誓要吞并。
打这三条地头蛇,足足打了半年多没有打下来。
南周大军虽然也很强力,但打进去对方就会立刻死灰复燃,东躲_0_xi_0_cang,当地百姓都给本地兵帮忙,把南周大军耍的团团转。
黄璟终于看不下去了,郑、裴两家也觉得这样根本不可能打下来,打下来也管不住,只得决定撤兵,此时十几万兵力已经消耗过半。幸而是三位节度使也被打的够呛,终于决定和朝廷合作,虽内部自治也愿承认朝廷。
郑裴王打那么急,也是有原因的。王家在山东河朔的势力被武将瓜分,郑、裴两家虽占据了黄河以南,但却逐渐紧缩内耗。而夹在南周朝廷与山东势力之间的刘原阳水军却疯狂发展,眼见着一座大营建立,成为了两边势力之间的天堑。一切都没有向计划那般进行,山东显然成为了管束不了的断肢,他们当然心头着急。
言玉却在这半年完全抛弃掉自己的投筹权,对于朝廷所有的政令他的态度就是:“听不见听不见”“不知道不知道”“啊什么风太大了你再说一遍”,其他四位不是没对此表达过意见,言玉表示反正你们不差我这一筹也能做事,我爱咋地咋地。
他只专心发展自己的岳楚。
岳州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,他的封地内又有适合屯水兵的洞庭湖。再加上岳楚一带早早被他占下,几乎没有经历什么战乱,土地肥沃,大量垦田,粮食产量早早高于几次流民冻灾的江南,成为了南周的鱼米之乡。再加之水系发达,商路可通行,言玉窝在岳楚,开均田大量招揽贫农,竟一时繁荣甚至超过战前。
而就在东周朝廷军攻打三节度使不成撤走之后,言玉秘密支持与他接壤最多的静江节度使,大量运粮帮助对方救济民众,并提出想购入桂州的铜矿、葛麻。静江彼时最缺钱,岳楚与他们相邻却没有来攻打他们,静江节度使自然愿意与言玉合作。
言玉进一步提出,广州市舶司商贸发达,若是能建立合作,从荆楚至岭南一路合作,大家都能发财致富何乐不为。于是在他多番游说,以物资支援为诱惑,又授两地新的农耕之法,他惯常一副两袖清风的打扮,如此好心,如此谋求共同发展,广州与桂州的两大节度使均同意了与他的合作。
南周朝廷知晓此事,大为震怒,认为言玉是压根不把朝廷放在眼中,下诏命他还朝。言玉既不辞退五公之位,也不还朝。一脸“有本事你丫来打我啊”的样子窝在岳楚。
朝廷还真的没法去打他,他跟与朝廷成仇的几位节度使联手,真要是开战,估计他还不用动手,记仇的静江和南汉节度使就先上来咬朝廷了。
而朝廷内部也是岌岌可危,这个像玩具模型一
晋国公是太原王氏出身,王氏在长安的分支被圣人所杀,康迦卫以为他会怨恨圣人。但他毕竟和主要参与行归于周的长安王氏并非同一房出身,再加上太原是他的本家,攻来的是一群兵匪,守住本家、守住这座千年城池就是义不容辞。
更何况晋国公也有过些愧疚,王氏在叛军之中也有过不小势力,只是被其他藩镇吞并罢了,如今南方还有些王氏旁支正在与大邺敌对。勋国公为国捐躯,晋国公的族亲却为患四方,这简直就是让他国公的名号沾满泥灰。
康迦卫看出晋国公守城的决心和经验,决意暂将兵权交予晋国公,
而晋国公也在太原内部和贺逻鹘手下挑出几位适合参与守城的将领,其中就有兆。
兆以为晋国公未必认识他,然而他却忘了晋国公每年正月宫宴也几乎都会进宫,与他算是远远打过几个照面。
晋国公在一次众将领的会面后拦住他,仅二人面对面的境况下,道:“永王殿下,显然你也知道叛军的兴起与你也有直接关系,如今河朔的混乱,也算有你的‘功劳’。别觉得你来当兵就能当还债了,你吃的这点苦和山东的苦难能比得了么?恶果已经一步步扩大,若是太原成被破,老夫会将这些事,算在你头上,你会成为城破后被我杀得第一人。”
兆此时已经在军营中磨练了一年多,他嘴唇皴裂面上不少晒伤,哪里还像当年阴郁却骄傲的皇子殿下。他勾唇笑了笑:“那不成。若是太原城被破,我要成为与叛军厮杀到最后的那一人。”
而如今站在城墙之上,兆却觉得自己要一语成谶了。
且不说对方的兵有多少是骑兵、有多少是老兵,就单单抓出二十万人的这个量,也足矣让兆体会一把什么叫“抽鞭断流”了。大邺不论是对内对外都很少有这种人数的战役,凉州大营兵力最强的时候也不过是九万,大邺讲求精兵,当年六座大营加在一起也不过是四十万到六十万左右的兵力。
而如今黑云压城城欲摧,轴轳千里,汾河的两岸满是驻营的帐篷,无数旌旗随风一起舞动,顿时让城墙上的士兵心生无力。
朝廷的信只送到了最主要的几位将领手中,没有让中书舍人代写,那是兆曾熟悉的殷胥的笔迹。作为皇帝,殷胥真的坦率,第一句写的就是,朝廷决意对叛军全境开战,太原很难得到大批支援,要做好死守城池的打算。而太原如果丢掉城池,叛军占据此城得以休养生息,或许几年时间大邺都夺不回来这座城。
皇帝亲笔这样写道,太原就注定了孤立无援。
然而却也被赋予了更重大的责任,北都太原,大邺北方仅次于长安、洛阳的第三大城市,从春秋年间经历一千一百多年的大城,绝不能成为叛军的王宫。
晋国公王笃在军帐中,将圣人的信摊开放在桌子中央,面对着手下几位兵将,轻声道:“高祖统一大邺不过百年,如今却成如此模样。不论富贵功名、不言收复荣光,只盼着几年之后,年轻的诸位可在安定的大邺各地守护一方,偶尔会面小聚,可共饮一壶浊酒,都是大邺将士,而不是敌人。”
“愿诸位一个不少,多年后相见,笑谈今日苦难。”
第224章
这样一年多,对于行归于周来说也是艰难的时期。
在李治平死后的一个多月,行归于周在建康组建了新的朝廷,延续了当年三公议事的形式,改为五公。
但这并不是像朝廷那样五人分权,而是五人议事,投筹表决事宜后,由二十人的阁殿大学士来撰写文书、提供意见,而后直接交予新组建的六部。
中书和门下的存在被他们舍弃掉,诏令的发出需五人共签意见,只要有三位及以上对于此政令表示可行,此政令就算是通过。
这五人分别是:黄璟、郑湛、裴敬羽、言玉、王师德。
同时南地将朝廷立为周,改年号为天授。同样开科举与举荐制度并行,除却三日一小朝五日一大朝外,五公几乎都会待在建康之中。
一年前,与大量召徭役工匠,修建南周的新宫殿相对比的,南周朝廷的威慑力却并不强。各地早已分裂自拥,单这五公的家族就有各自的‘封地’,除却这五人以外的其他家族仍然自立节度使,拒绝向南周朝廷缴纳赋税,也拒绝接受朝廷政令。
言玉早早拉拢各小世家,占据最大的荆楚一带,对于这种境况只做壁上观。
黄璟不同于郑、裴、王是原来关中、关东氏族,他认为朝廷可以做出妥协来允许这些节度使自治,要他们纳少量的贡奉,朝廷也对他们有些保护协助,彼此合作。
郑、裴、王三家,都是当初在山东河朔要自立节度使的人,这会儿组建了朝廷,也占到了上头的角度,对于节度使三个字敏感的不得了,非要把那些节度使打成叛军,三家兵马联手对占广州的南汉节度使、占闽南的闽福节度使、占桂州的静江节度使同时出手。
其实五公各自的封地往南周朝廷纳得税也很少,说白了,不就是因为这三家节度使不入朝、不受管制还力量强盛么?
然而能在行归于周的眼皮子底下立足这么久,对方也不是等闲之辈,这三地节度使颇得地方民心,有些还和蛮族联手,死守地盘。郑裴王三家联手,不顾黄璟的反对与言玉的冷眼旁观,誓要吞并。
打这三条地头蛇,足足打了半年多没有打下来。
南周大军虽然也很强力,但打进去对方就会立刻死灰复燃,东躲_0_xi_0_cang,当地百姓都给本地兵帮忙,把南周大军耍的团团转。
黄璟终于看不下去了,郑、裴两家也觉得这样根本不可能打下来,打下来也管不住,只得决定撤兵,此时十几万兵力已经消耗过半。幸而是三位节度使也被打的够呛,终于决定和朝廷合作,虽内部自治也愿承认朝廷。
郑裴王打那么急,也是有原因的。王家在山东河朔的势力被武将瓜分,郑、裴两家虽占据了黄河以南,但却逐渐紧缩内耗。而夹在南周朝廷与山东势力之间的刘原阳水军却疯狂发展,眼见着一座大营建立,成为了两边势力之间的天堑。一切都没有向计划那般进行,山东显然成为了管束不了的断肢,他们当然心头着急。
言玉却在这半年完全抛弃掉自己的投筹权,对于朝廷所有的政令他的态度就是:“听不见听不见”“不知道不知道”“啊什么风太大了你再说一遍”,其他四位不是没对此表达过意见,言玉表示反正你们不差我这一筹也能做事,我爱咋地咋地。
他只专心发展自己的岳楚。
岳州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,他的封地内又有适合屯水兵的洞庭湖。再加上岳楚一带早早被他占下,几乎没有经历什么战乱,土地肥沃,大量垦田,粮食产量早早高于几次流民冻灾的江南,成为了南周的鱼米之乡。再加之水系发达,商路可通行,言玉窝在岳楚,开均田大量招揽贫农,竟一时繁荣甚至超过战前。
而就在东周朝廷军攻打三节度使不成撤走之后,言玉秘密支持与他接壤最多的静江节度使,大量运粮帮助对方救济民众,并提出想购入桂州的铜矿、葛麻。静江彼时最缺钱,岳楚与他们相邻却没有来攻打他们,静江节度使自然愿意与言玉合作。
言玉进一步提出,广州市舶司商贸发达,若是能建立合作,从荆楚至岭南一路合作,大家都能发财致富何乐不为。于是在他多番游说,以物资支援为诱惑,又授两地新的农耕之法,他惯常一副两袖清风的打扮,如此好心,如此谋求共同发展,广州与桂州的两大节度使均同意了与他的合作。
南周朝廷知晓此事,大为震怒,认为言玉是压根不把朝廷放在眼中,下诏命他还朝。言玉既不辞退五公之位,也不还朝。一脸“有本事你丫来打我啊”的样子窝在岳楚。
朝廷还真的没法去打他,他跟与朝廷成仇的几位节度使联手,真要是开战,估计他还不用动手,记仇的静江和南汉节度使就先上来咬朝廷了。
而朝廷内部也是岌岌可危,这个像玩具模型一
梯子推荐!Ins、推特、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
梯子推荐!Ins、推特、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
仅需0.2元,阅读无广告,小说随意下》充值入口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