仅需0.2元,阅读无广告,小说随意下》充值入口《
梯子推荐!Ins、推特、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

本文作者的其他小说

红楼之林如海重生-分卷阅读113

儿子,儿子心里感激不尽。只不过儿子却想效仿姑爹呢,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原是大有道理的,谁听了姑爹的名儿,不说姑爹有本事?才十年就做到了盐课御史,竟是圣人和太子跟前第一等红人。”
  贾赦咕哝一声,道:“你二叔都给珠儿挑好人了,咱们岂能比不上他?”
  窦夫人和贾琏面面相觑,随即哭笑不得,窦夫人道:“二老爷管二老爷房中的事情,咱们学他们做什么?老爷消停些罢,琏儿说得对,他如今的功课要紧,现今李大人精神不济,林老爷远在江南,我兄弟又不得清闲,许多功课还得请教陈家老爷公子们呢,若是得知咱们这样不给他们家脸面,还能对琏儿尽心?”
  贾赦听到这里,到底一心为儿子,又见贾琏亦不愿意,只得作罢。
  贾琏和窦夫人松了一口气,不久,消息传到陈家耳朵中,又收了贾琏送来的点心和联珠瓶中的一枝红梅,对贾琏更满意了几分。至于李家听说此事后,倒不如何在意。李守忠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,并不令女儿十分读书,只知道些列女传贤媛集,认得几个字,知道几个贤女便罢了,男子三妻四妾乃是常事,妒忌最是要不得。
  他们家原是定了二月成婚,次年吃完年酒,便忙活贾珠和李纨的婚事了。
  李纨今年十六岁,只比凤姐大一岁,虽比凤姐识字多,也能做得几首诗词,然而却不及凤姐、陈家小姐、沈家小姐、顾家小姐等人生得标致,倒显得稳重,不过也是鲜花儿似的人物。作为荣国府的当家主母,王夫人应酬交际,自是见过李家太太带李纨出来走动,几经比较,又因贾政取中李守忠如今的职缺,方选李纨为媳。
  贾珠自小听话,又学有所成,在贾政和王夫人的心中远远胜过宝玉,办得自是热闹非常,王子腾的外甥成亲,特特亲自过来吃喜酒,旁人见了,虽然贾家不如从前,贾王两家亲厚,都有心奉承,也来了。因此,宁国府单请官客,荣国府单请堂客,在荣禧堂中大摆筵席。
  彼时正值春寒料峭时候,花未全开,偏清晨又下了一点微雪,寒风凛冽,几可刺骨,园中略见萧瑟,王夫人便命无数丫头们拿绫绢纱罗扎花儿系在枝头,映衬着一层积雪,果然好看非常。不独荣国府如此,宁国府亦是如此。
  王夫人原想请贾琏帮着忙活,贾琏冷笑一声,只说自有管家下人料理,遂同交好的一干世家子弟在宁国府吃酒,倒是贾珍身为贾家一族之长,难免要出面。
  贾敏也记得娘家侄子成亲,早早打发人进京送礼,回来说给贾敏听。可巧黛玉在旁边,拿着一本千字文,翻开在眼前,一本正经地念给丑儿听。她已过完两岁的生日了,虽已认得几个字,却并不能将千字文通篇读出来,不过她记性好,千字文又朗朗上口,林如海教导了她许多遍,她能背诵下来,当然,字是没认全的,常常对着千字文手指指在“天地玄黄,宇宙洪荒”一行字上,嘴里已经背到“寒来暑往,秋收冬藏”了。
  贾敏听得好笑,常以此为乐。
  今闻荣国府扎花于枝头,又云热闹非凡,贾敏尚未开口,黛玉突然住嘴,歪了歪头,道:“绫绢纱罗做衣裳岂不好?扎花儿作甚?有失天然,矫揉造作之至!”
  贾敏一怔,转头看着女儿,奇道:“你小小年纪,何出此言?”
  黛玉面上流露出一丝得意之色,不答贾敏的话,径自拿起千字文,又要念给弟弟听,可是说了几句话后,她已经忘记自己背到何处了,只得从头开始。
  贾敏心中诧异非常,女儿聪慧,但不应该聪慧如斯,这话若她再大些说倒也罢了,偏生她今年才两岁多,因此有些担忧,晚间林如海回来,便学给林如海听。哪知林如海却是莞尔一笑,道:“你高估她了,这话原是正月我在吴盐商家吃年酒时说的,她倒记得了。”
  闻言,贾敏心中了然,微微一笑,倒放下心来。

  ☆、第047章:

  晚上吃饭时,只有林如海、贾敏夫妇并黛玉一人。
  除了在外面的应酬,林如海每日几乎都陪着妻儿同桌用膳,幼子林智年纪小,自有奶娘照料,并未上桌,而林睿早在黛玉刚过完生日,和俞恒便去姑苏求学了。贾敏虽是百般不舍,但长子学业要紧,只能忍痛别离,谆谆嘱咐无数。幸而俞老太太不放心幼孙,早于年前就在姑苏置了一处三进小院,带人搬了过去,竟是打算长住姑苏,好看顾着些。
  贾敏这回大伤元气,得林如海百般叮嘱,足足调理了小半年至前日方好,因此竟未能亲自送长子去姑苏求学,只打点了行李,命二十来个管家仆从相随,连两个奶娘也一并打发去了,又命人早早收拾了姑苏祖宅,也托了俞老太太一番。
  因而独有黛玉坐在林如海怀里,就着林如海手里的调羹喝汤。
  黛玉胃口甚小,因春分时犯了咳疾,着实吃了半个月的药,导致她近来不爱吃饭,才喝两口便不肯张嘴了,静待林如海和贾敏饭毕,漱了口便跑去看弟弟。
  林如海命奶娘丫头跟着,面上掠过一丝忧色,问贾敏道:“今日大夫怎么说?”
  即使千般仔细,万般谨慎,黛玉毕竟年纪小,幼儿发热咳嗽已是常事,何况她胎里又有些弱症,虽比上辈子强了许多,不必从吃饭时便开始吃药,但是每逢换季之时,她仍旧易患旧症,林如海十分担心。
  贾敏笑道:“今儿并没听她咳,丑儿的热也退了,将养几日便好了。”
  林如海点点头,不再言语。
  贾敏劝解了一番,同林如海在园中消食时,想起今日得的消息,闷闷不乐地道:“今日接到了母亲来信,怕是元春必定进宫了。母亲和二哥此举,实属不智,打量着别人都是傻子呢,亏得还托我请俞老太太给太子妃写信,在宫里照应元春一些。”
  宣康帝年过半百,近年来后宫已不大进嫔妃了,而太子正当壮年,储君之位极稳,东宫妻妾子嗣不多,谁不明白贾家的主意?不然,好好的仕宦名家之女进宫做什么?当真是老老实实做十几年女史,然后三十岁时出宫?贾敏暗叹,元春既进了宫,名分上便是宣康帝的人,太子哪敢出格?若无宣康帝并皇后出言,压根儿不能进东宫半步。
  彼时已是三月下旬了,夜风不冷不热,前面丫鬟提着羊角灯,后面林如海扶着贾敏的手,不紧不慢地行于园中花间,听了这话,并未接口。
  贾敏絮絮叨叨地又道:“不知道母亲和二哥是怎么想的,本就大不如从前了,偏还奢靡非常,不知将就俭省。玉儿说的这话,便是我想说的,好好的绫绢纱罗不做衣裳,倒用来做花儿扎在枝头上,过后就无用了,白白浪费许多。我听大嫂说,她近几年来冷眼旁观,族中子嗣愈多,事务又忙,上上下下只知锦衣玉食,排场使费极大,瞧着内囊已经尽上来了。”
  林如海道:“你没劝岳母?总不能到了寅吃卯粮的时候再说,那时已经晚了。”他比贾敏更明白,上辈子若没有自己死后林家偌大的家业尽入荣国府囊中,荣国府焉能大张旗鼓地建造省亲别墅,恭迎元春省亲,又安享了多年富贵,不必忧心银钱。
  贾敏摇摇头,道:“老爷当我没说?几次三番,哪有人肯听呢。母亲讲究体面,何况家中虽说不及祖父和父亲在时那样兴盛,到底和别家不同,为了外面的架子,不想叫人小觑。”
  林如海不置可否,今生贾赦还了一笔亏空,又没有自己家的家业,荣国府怕要比上辈子早几年出现银钱窘迫之景了。他们自作自受,自己何必多管闲事?他总不能拿着自己家的银子倒贴荣国府去撑他们家的体面,这些可是要留给自己的儿女的。
  咽下后面半截,将前面的想法一说,林如海道:“咱们远在江南,总不能管起岳家的事,倒让人笑话,既然劝说不得,只能各安天命罢了。”
  贾敏叹道:“我何尝不知?这些年,我看得明白,娘家桩桩件件就没办几件聪明事,荣国府比别家不同是真,可是做事却让人不敢苟同。幸而如今娶的大嫂颇有见识,管得大哥一房井井有条,并未出格儿,若是再
梯子推荐!Ins、推特、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
梯子推荐!Ins、推特、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
仅需0.2元,阅读无广告,小说随意下》充值入口《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