仅需0.2元,阅读无广告,小说随意下》充值入口《
梯子推荐!Ins、推特、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

随身带个老祖宗-分卷阅读20

灵通。即便如此,在五月底这一天,他终究还是没能逃过去。
  虽迟,但到。


第16章 以一己之力带劈整个麓山书……
  五月初的时候,程表哥就回到了蔚县。一回来就被程大老爷唤到跟前详细的询问了这趟外出的始末,只是还不曾等他说完,就被程大少爷打断了。
  程大少爷第一句话就是:“路谦呢?路谦怎么没跟你一起回来?”
  哪怕很快就知晓了原因,路谦是因为打算在京城苦读三年继续科举,但起码在那一刻,程大少爷是心跳如鼓,差点儿就不行了。
  他以为又出现乌龙事件了,路谦又走狗屎运考上了。
  幸好不是。
  哪怕知晓真相后大松了一口气,程大少爷还不忘刺一句:“族学这般好,他却宁可在外头求学?”
  人又没回来,再说这些意义不大。反正,这事儿是翻篇了。
  谁能想到呢?都到了这份上,居然还能摊上反转剧情!
  因为程家是商户的缘故,再说这都五月了,本届科举彻底结束了,自然也就没人再去打听科举相关的事情。假如程大少爷此时还在麓山书院念书,那兴许能从旁的渠道得知消息。偏生他又退了学,直接导致比旁人晚了好多天,才听说了这事儿。
  要怎么形容程大少爷那一刻的心情呢?
  当时吧,他人都傻了。
  ……
  为了利益最大化,康熙帝派了不少人手从各个角度宣传此事。
  一方面,官府官学等朝廷机构配合默契,将一位求贤若渴的圣上形象刻画得深入人心;另一方面,民间也有人在刻意迎合,意指但凡有才华者,无论是满人还是_0_han_0_ren,哪怕是前明遗民,亦能受到朝廷重用。
  这些消息对于很多_0_han_0_ren学子而言,无异于惊雷炸响。
  在早些时候,多数人都是信奉“非我族类其心必异”。哪怕很多人心里明白,大明王朝真的没那么好,甚至可以说是黑暗无比。可饶是如此……
  我堂堂汉家江山,岂容蛮夷_0__0_zi坐享其成?
  但如果,蛮夷_0__0_zi也没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坏呢?
  五十鸿儒之中,有那明朝_0_gao_0_guan显贵的后代,甚至还在考场之中严重违规,换成大明朝,搞不好就是当场人头落地,可放在惜才的康熙帝面前,却被破格录取了。
  还有毫无背景可言的布衣书生,放在明朝初期,倒是真有不少“朝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”的例子。可在明朝中后期,官场黑暗贪官横行,还指望能出现像这样一步登天的情况?就算偶有寒门子弟出仕,要么跟那些官僚同流合污,要么就被打压至死。
  五十鸿儒却是可以直接面圣阐述自身想法的。
  路谦:……并没有。
  舆论的力量放在哪个时代都是一样的,当周围所有人都在说着同样的话,时间一久,哪怕原本认定了的事情也会被动摇的。
  还有人说,清廷的科举制度是完全沿用了大明的那一套,衙门官职品阶等等,也都差不多。那岂不是说,清廷其实对大明相当得认可?
  又有人指出了一个事实,当年率领大军杀入京城,推翻大明王朝的人……是闯王李自成啊!
  人心开始动摇,怀疑的种子落地生根,何时发芽长成参天大树不过只是个时间问题。
  当然,这是其他人的想法,程大少爷完全没想那么多。
  他从懵圈中回过神来,连着说了二三十个“不可能”,但其实他心里很清楚,朝廷再怎么胡来,也不至于在这种事情上出现纰漏。
  尤其是……
  全家只剩下了他一个独苗苗,自幼寄人篱下艰难度日,一朝考中了举人,虽会试落榜却被主考官看中,亲自举荐去参加博学宏词科,成为了名扬天下的五十鸿儒之一。
  程大少爷打听得非常详细,还自虐似的,听人说了一遍又一遍。等回去以后,他就病了。
  病得很重,大夫说他郁结于心。
  当然最后他还是挺过来了。
  程大老爷在刚得知路谦竟成了康熙帝跟前的大红人时,恨不得立刻让路谦跟不拘哪个程氏女定亲,最好今个儿定亲明个儿成亲,好叫路谦跟程家牢牢的绑在一起。
  结果,寄予厚望的独子病了,还一度病得非常严重。他直接就将路谦抛到了脑后,只吩咐二弟和侄儿备一份重礼,送去京城为路谦庆贺。
  程家二房:……
  大老爷吩咐的事情肯定是要做的,程二老爷亲自去公中库房寻了好几样礼物,又去账房支取了银两。不过这事儿倒是不急,只要赶在中秋前夕送到就成,贺礼、中秋礼连带家信一起。
  等程大少爷的病痊愈后,礼物早就已经启程了,再想起忘了提联姻一事也来不及了。
  无奈之下,程大老爷只能暗中祈祷路谦别忙着解决自己的终身大事,又想着甭管怎么说程二太太都是他唯一的亲人了,真要成亲的话,应该会提前支会一声吧?
  而在这期间,五十鸿儒的后续影响仍然在持续发酵中。
  最惨的还不是程大少爷,而是他曾经就读过的麓山书院。
  去年乡试之后,因为路谦出人意料的考中了举人,程大少爷怒而退学,麓山书院已经遭受了一波质疑。是有人认为程大少爷不像话,可更多的人只是明面上支持麓山书院,私底下却还是认为自己的前程最重要。
  因此,原本想送孩子去麓山书院的,当下改了主意,只是多数人不会像程大少爷那般决绝,就算真想退学,也会寻一个令双方都下得了台的理由。
  可到了今年,随着五十鸿儒声名远播后,更多的人忍不住了。
  其实在这年头,会花重金送孩子上麓山书院的,十之八.九都是为了科举仕途。说白了,在很多人的心目中,若不是为了升官发财,你读什么书呢?那些读书是为了明事理的,终究还是少数中的少数。
  只这般,麓山书院遭遇了二三百年里最严重的一次生源危机,原本每年都会有几十上百个新生入学的,今年骤降至个位数。甚至还有就读了多年的老生退学……
  秦山长面无表情的站在半山腰的凉亭上,从他这个角度望下去,正好能看到一溜儿十来人背着书奁提着行囊往下走去。
  “山长,那程氏一族的族学根本就无法同咱们书院比,这些人迟早会后悔的!到时候,便是他们跪在山脚下求着咱们入学,也没可能了!”
  书院的先生忿忿不平,秦山长面上却无半分愤怒,有的只是满满的悲凉。
  他叹道:“大势已去。”
  “怎么会?这世上总归还是有明白人的,待程氏族学……”
  秦山长摆摆手,转身往山上书院走去。他压根就不在乎这些退学的学生,起初兴许还有些怒其不争,不过很快就想开了。这些人眼中只有仕途名利,离开就离开吧,他麓山书院不差这些目光短浅毫无立场的学生。
  可再后来……
  康熙帝这一招可真够狠的,短期内兴许看不出什么来,但长期影响巨大。旁人只忙着赞叹这次博学宏词科,取中者尽是_0_han_0_ren,且各种身份都有,唯有他一早就看出来了,这次词科压根就是提前部署好了一切。
  是的,清廷原本就对此次词科取中者的出身来历做了周密的部署,重视前明达官显宦子孙,优容宠遇遗民隐逸和布衣百姓。
  普通人施恩尚且图报,帝王的施恩怎可能没有阴谋诡计呢?
  大势已去……
  “老夫倒是要看看,你清廷何时气数尽!”
  **
  人在京城的路谦直到七月初,才收到了来自于老家的信和贺礼、节礼。
  当然,早在他定品入职之后,就已经写了信回去。只是,他的信件没有朝廷的消息快,等他的信送到时,程大少爷已经病到人事不省了。
  他在信上说了自己的奇遇,也提到了词科后又参加了翰林院馆选,如今是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,入职明史馆,专门修纂《二十四史》之《明史》。自然,也提到了借住书院对他的优待,在他入仕后仍允许他借住,还特别给他换了个院子。
  书院也很苦的,这不是读书人都要脸吗?人家求上来说事
梯子推荐!Ins、推特、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
梯子推荐!Ins、推特、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
仅需0.2元,阅读无广告,小说随意下》充值入口《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