仅需0.2元,阅读无广告,小说随意下》充值入口《
梯子推荐!Ins、推特、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

随身带个老祖宗-分卷阅读22

所以,路谦真的不着急。
  来,慢慢整理,认真修纂,他们这一代人修不好,还有后人继续完成。
  “有道是,愚公移山……”
  “我就你就是不想反清复明!!”祖宗张嘴就开骂,“天天待在这里修书,你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揭竿而起?”
  路谦斜眼看他,此时的资料馆内只有他一人,所以他只略压了压声音,问道:“那祖宗您认为我该怎么做?一手孤本古籍,一手笔墨,怒向清廷?”
  好像也不对……
  祖宗想了想,决定先把目标定得近一些:“那你先给自己换个活儿,比如去兵部。”
  路谦沉默了。
  他如今所待的明史馆隶属于翰林院,而翰林院从明朝开始,就有一句响当当的口号。
  ——非翰林不入内阁。
  诚然,每三年一次的散馆考核中,总有不少翰林官被放外任。但他第一次听说,还能有翰林官调职去兵部的。
  这跨度是不是略大了点儿?
  半晌之后,路谦小声逼逼道:“来,祖宗您再跟我讲讲‘胡蓝党案’。”
  “我打死你个不肖子孙!!”
  祖宗啊,被路谦这一_0_ci_0_ji,直接忘了先前的话题。什么调职去兵部,什么揭竿而起,什么……他只想弄死路谦这个小兔崽子。
  胡蓝党案嘛,其实就是朱元璋在起兵造反一统天下之后,对曾经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们下了毒手。简直就是古训“狡兔死,走狗烹;飞鸟尽,良弓藏;敌国破,谋臣亡”的最佳诠释。
  民间还有传说“火烧功臣楼”,说朱元璋假借庆功宴将开国元勋尽数烧死。当然那就是假的了,真相是,胡蓝党案使得大明的开国功臣被屠戮殆尽。
  “努尔哈赤就是好东西了!皇太极就有良心了!一将功成万骨枯懂不懂?你个小兔崽子气死老子了!”
  听到祖宗气得都自称老子了,路谦就放下心来,起码短时间内,祖宗是不会逼着他调职了。
  其实调职倒是没啥,路谦本来也没想过要一辈子待在这明史馆里,但兵部还是算了吧。
  值得一提的是,《明史》的资料之中,是包含了这一段公案的。不过,如今的《明史》并非正式版,资料整理阶段的内容,后续会不会刊印,连路谦都不知道。
  祖宗也曾试图抢救过明太.祖那岌岌可危的名声,可路谦不干。
  史书是什么?当然是照实记载,至于功过则由后人自行判断。
  在祖宗的骂骂咧咧之中,路谦还是将这一段资料整理齐全了。只是上峰邵侍读看到这些资料时,表情十分微妙,但还是忍住了没说什么,待路谦离去时,长叹一口气。
  路谦并不知道,邵侍读也是前明_0_gao_0_guan的后代。
  事实上,他们这五十人当中,有十五人是前明世家官宦子弟。只是在这里面,邵侍读的出身来历并不算显赫,便被其他人盖过了风头,也并不曾被康熙帝抓典型。
  也是,跟那些同清廷有着国仇家恨的人比起来,邵侍读的家世真的不算什么了。饶是如此,看到明史中一段段格外写实的内容,他还是忍不住叹息。
  罢了,他们既是史官,照实记录便是。
  邵侍读不知道的是,有个暴躁老鬼问候了他全家。
  “你为何不拦着他?你你你……路谦你小子给我等着!我想起来了!”祖宗一下子窜上了天,又啪叽一下摔在了路谦跟前的桌案上,大吼道,“既是要写,你就把胡蓝党案给我写全了!”
  路谦本来是不想搭理他的,直到听了这话,手上的动作才一顿,用眼神询问漏了什么。
  “我记得曾有人同我讲过一个事儿,便是太.祖时期的太子朱标劝诫陛下不要滥杀,有违天和。然太.祖却丢了一根荆棘在他面前,让他徒手捡起。太子朱标犹豫不决,太.祖便道,‘你怕刺不敢拿,我替你将这些刺拔掉再交予你,岂不更好?’”
  路谦很认真的听完了,一脸诧异的问道:“你想说什么?父爱深沉?感天动地?”
  “我打死你个小王八蛋!”
  祖宗气愤难当,梗着脖子拿大脑门去撞路谦。
  路谦只觉得一阵突如其来的晕眩,紧接着便是地动山摇,与此同时耳畔响起了阵阵惊呼声,然而很快惊呼声就被巨大的轰鸣声掩盖住,还是那种四下皆传来巨响,俨然像是数十万军马飒踏而至。
  祖宗懵了,随即惊叫道:“是地龙翻身了!”


第18章 天降神罚。【修】……
  清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巳时,京师及周边城镇发生强烈地震,对人员、财产的伤害之大几乎无法想象。
  ……
  此时,人在明史馆的路谦还处于迷茫之中。
  他是听到了祖宗这话,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在突_0_fa_0_qing况中迅速回过神来,他只是下意识的想要稳住身形,脑子里却全都是浆糊,完全不明白此时是个什么情况。
  “你个蠢货!跑啊!跑——”
  噢,这次听明白了。
  是听明白了,路谦还跟着祖宗大吼了一声,将同屋其他还在懵圈状态中的同僚吼了出去。
  大地在疯狂颤抖着,路谦等人跌跌撞撞的往外头跑去,一直跑到前头院子里空旷处,这才扶着膝盖停了下来。
  像路谦这样年岁轻的也罢,尽管都是满脸惊恐,可总算都平安跑了出来。可问题是,五十鸿儒里头,年岁大的占了多数,还有另外一些从翰林院调过来的,尽是长者。
  路谦等人复而又往回跑,尽可能大声的让同僚们出来。所幸明史馆这边因为资料太多的缘故,还是有一些兵差过来打下手、搬重物。
  待两刻钟后,大地逐渐趋于平静,明史馆里的所有人也都被安顿在了空旷的前院里。
  再往后看,原本齐整的院舍,如今却是一片狼藉。得亏明史馆还是去年刚翻新过的,虽然落了一地的瓦片,可总算没发生房屋坍塌的事情。
  至于屋内就别提了,书柜、博古架尽数倒下,地上全是各种杂乱的书籍,还有破损的杯盏茶壶、砚台等物。
  及至震感完全消失,众人还是心有余悸。
  就有人面色惨白的开口问道:“接下来该怎么办?”
  怎么办?
  饶是在场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声名远播的大儒,像这样的情况却也是从未经历过。
  明史馆内品阶最高之人,便是几位侍读学士。
  其中,邵侍读年岁较轻,除了在奔跑中扭了下脚外,也没太大的伤势,这会儿他道:“大震之后多半都会有余震,先别忙着回屋里,派个人去翰林院瞧瞧……再看朝廷怎么说吧。”
  “朝廷能怎么说?这是天灾,况且还是在京城之中,咱们这儿离宫中这般近,只怕连宫中都出了事儿。”言下之意,上头顾自己还来不及,又怎会在意黎民百姓。
  说这话的是前明_0_gao_0_guan之后,他们这些人跟前明的关系都太紧密了,区区几个月的入仕生涯远不足以改变他们的想法。像邵侍读这般,已入仕十几年的自然不同,但更多的人对于清廷还是普遍的抱着怀疑态度。
  天灾,尤其是像地龙翻身这种事儿,自古以来都会跟帝王不慈联系到一起。
  像他们这般的饱学之士当然不会这般认为,却架不住百姓愚昧,但凡稍稍点个火,就能被引导着对抗朝廷。
  邵侍读听着同僚的话,叹息道:“各位,翰林院的房舍年年都修缮,普通百姓家却没这般能耐。若是房舍坍塌,甭管人是否受伤,都得靠朝廷救援。我知诸位很多都对清廷存疑,但如今真的不是说这个的时候……”
  就在这时,外头传来一阵喧哗,却是九门提督派人过来了。
  先询问房屋是否坍塌,若有则再问可有人被压在倒塌的房舍下面,倘若有重伤者,立刻担架抬走,轻伤者则视具体伤情判断是否要送至医疗处。
  兵差告诉明史馆众人,如今京师内城的九座城门皆设立了临时救治处,城内所有医馆的坐堂大夫都被带到了城门处,所有药房内的药物都被朝廷统一征收,不计代价的救人。
  明史馆这边也是有伤者的,在兵差的指引下,伤者被送去治疗了,其余众人则一
梯子推荐!Ins、推特、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
梯子推荐!Ins、推特、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
仅需0.2元,阅读无广告,小说随意下》充值入口《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