仅需0.2元,阅读无广告,小说随意下》充值入口《
梯子推荐!Ins、推特、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

旺夫命-分卷阅读95

肉包子,给他慢慢啃。
  砚台吃东西的时候可乖了,抱着老大个肉包啃得特别专心,一点儿不碍事。
  他啃了小半个,就喊娘。
  姜蜜回头问他咋的?
  “不想吃了。”
  “娘给你放着,想吃的时候再蒸热?”
  胖娃子点点头,他站起来把大肉包朝姜蜜递去,姜蜜取个粗瓷碗,把啃缺的肉包搁里头,又盖上一个大碗,挪到旁边放着。放好回头对儿子说:“砚台还是乖乖坐那儿,就坐那儿看着娘,别乱跑知道吗?”
  “哦。”
  “哦是好还是不好呀?”
  胖娃子坐在小凳子上捧着脸笑开来,说是好呀。
  吴氏刚出去了一下,回灶屋来就撞见这一幕,笑道:“也就是你,换个人来他才不乖。”
  “我是砚台娘嘛,像三郎不是也很听娘的话?”
  “那是懂事后,老三小时候闹腾过,进村学开蒙之后慢慢才把性子改了。”说到村学,吴氏又想起老家那边,说不知道这个年乡下老家热闹不,“老大老二如今田地也多,那么多收成可别跟往年一样磕掺,年都不好好过,日子还有什么盼头?就今天,再穷的人家不都得吃口好的?”
  姜蜜也想到她娘家,不知道爹惦记她不。
  年初跟三郎出门的时候其实没有特别惦记其他人,那会儿只顾着担心砚台。当时真的啥都不知道,也不知道会试考完是个什么流程,还想着落榜能直接回家考得好不也能衣锦还乡?当时压根没想过回不去这种可能,因为没想过,也没有特别惦记公婆或者她娘家亲爹。
  出来时间长了慢慢才会念叨,姜蜜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回去一趟,不知道下次回去的时候老家成什么样了。
  看她不说话了,吴氏问她想什么呢?
  “想我爹,不知道他这会儿在做什么?在跟大伯他们唠嗑,还是跟狗子一起等着吃年夜饭。”
  “媳妇儿你想家了?”
  姜蜜笑了笑:“您说得不对。三郎和砚台在的地方才是我家,只是大过年的想起我爹,除了怀着砚台那年,往年初二我都回娘家去看他,今年是回不去了。”
  “以后会再见面的,或者我们回去看看,或者你娘家那边有人出息了,没准也会上京来。”
  “娘不也想起老家的亲朋来了?还安慰我呢?”
  ……
  后来吃年夜饭的时候,婆媳两个默契的没提这些,主要聊的还是京城这边过年的热闹,说家里如今的状况,提来年的计划。
  吴氏说开春她得养几只鸡,不然吃个蛋都得买。
  姜蜜想了想,说后面这年主要还是带儿子,砚台现在话说得很好,跟着可以教他念念三字经。“正好我也跟砚台一起学,咱家以后总会越来越好,我得会认字会看账才行,总不能把什么活都推给相公。”
  卫成听着放下筷子,说:“这几天不用去衙门,我教你们两个,先把名字写会。”
  他自己能读书,却不会教人。说的时候蘸着茶水在桌上写了个姜蜜,姜蜜本人一看,脸就苦了。
  作者有话要说:
  姜蜜:你怕不是来打击我学习的积极性的→_→


第72章
  一家子熬到天明,吃过饺子才回房去睡。吴氏一觉睡到半下午,醒来收拾好刚出屋,就发现儿子、媳妇儿包括胖孙子在院里排排蹲。昨夜又下了雪,老头子困极睡觉去了还没顾得上扫,正好方便三郎他们,他掰了截干树枝,蹲在院里教媳妇儿写字。
  吴氏出来的时候看见儿子写一笔,媳妇儿和胖孙子也歪歪扭扭跟一笔,看他们跟上来儿子又继续写下一笔……他们仨一个教两个学,别提多认真了。
  哪怕写在雪地上,卫成的字还是漂亮得很,挨着旁边两个就傻大粗歪七扭八,一眼看去都不敢相信他们写的是同样的东西,吴氏一个没忍住,扑哧笑出声来。蹲着的三人同时扭头,两个大的还稳当,砚台他本就胖乎,冬天又穿得厚,蹲下之后要起来都困难,这么一回头,重心不稳啪叽摔了个_0_pi_0_gu蹲儿。
  姜蜜听见身旁一声闷响,低头一看,哦,儿子摔了。
  她放下手里的枯枝伸手将砚台拽起来,拍拍他身上的雪:“不学了,我们不学了。先背三百千,背熟再学字。”说着她还瞪了男人一眼,“都还不会走就让我们跑,哪有你这么教的?”
  只当过学生没做过夫子的某人抬头望天。
  直接教写名字好像是难了点。
  卫成、卫彦、姜蜜。
  仨名儿都复杂,尤其那个卫(衛),结构复杂到让胖崽儿看见直摇头,不不不!突然不想跟阿爹和阿爷姓了!
  吴氏跟过来,摸摸孙子的胖脸,冷冰冰的!她跟着也是一阵凶:“你儿子才多大?有一岁多就学写字的吗?都不会走你就要教他跑也不怕步子太大扯开裤裆!这么冷的天还蹲外头,赶紧的进屋去暖和暖和,别冻坏了!”
  姜蜜牵着胖娃准备回屋,想起来问:“娘饿了吧?灶上吃的不少,您爱吃啥蒸热就成……要不您陪着砚台我去弄?”
  吴氏说她自己来。看婆婆往灶屋去了,姜蜜才把砚台牵回屋,给他把手脚暖过来。都回屋了,砚台还在怀疑人生,他满含期待的抬起头,“娘……”
  姜蜜揉揉他胖脸问咋的了?
  “我不是叫砚台吗?”
  “是啊。”
  “为什么要写卫呢?”
  姜蜜忍着笑告诉他,砚台是小名,卫彦才是大名。
  “那我不想要大名了。”他包子脸差点皱出褶儿,可怜巴巴说大名难写。
  卫成就在旁边,听着斜了他一眼,说:“你以为砚台就很好写?”
  砚台听完更委屈,问他娘名字谁取的?过分!
  “你爹取的。”
  “爹坏!”
  姜蜜笑到肚子疼,她伸手轻轻拍了卫成一下,哄砚台说:“爹坏,娘帮你打他了。”
  砚台想换个名字的诉求最终也没通过,好在他的学字计划延期了,姜蜜看着那么复杂的字都头大,别说不满两岁的胖娃。商量之后,他们降低了未来一年的奋斗目标,准备从三百千着手,先教他念,等哪天能拉通背下来再学字。胖娃并没有特别高兴,他又不傻,知道这意思是现在不用学以后还是要学……
  看他不满两岁就愁上了,姜蜜都没好意思说你还在娘胎里的时候你奶就准备好要让你考状元。
  过个年,卫成在家待了五日,姜蜜有问他上峰那边不用去拜访一下?原先在老家过年都要去大叔公家走动的。卫成说年三十他就问候过翰林院同僚以及头顶的学士大人,不必再去。再说,难得休息几日,大人们估摸忙着同三亲六戚同阶好友联络感情,没精力招待下级。
  听他这么说,姜蜜才放下心里一桩事。
  年初六,卫成就回衙门去了,姜蜜继续教砚台念三字经,至于吴氏,她已经在盼开春,准备上闹市打听看有没有卖鸡崽的。如今住着四合院,方方正正围起来很合适喂鸡,吴氏想着多喂几只,三郎在翰林院待着就很费脑,还有砚台每天也要吃一个。
  相比之下卫父就闲,他在乡下做的大多就是力气活,搬到京城来以后没什么力气活安排给他,卫成说爹娘不年轻了,合该含饴弄孙享清福,卫父就是还没习惯,过完年就想着开春就该把田地耕起来,耕熟了撒谷种育秧苗立夏插秧芒种收豆……想到这些他就恨不得下地去转一圈,站起来往外一走,北风还呼呼吹着,天地间白茫茫的,一月间的京城依然挺冷,天还没有回暖的意思。
  卫父让北风一吹,清醒了。
  他现在已经搬离后山村,哪还有地?
  这么想着他又弯着腰回去屋里,在暖烘烘的炕上坐下,种了一辈子的地突然说不种了,不习惯,真不习惯。
  他跟吴氏抱怨,吴氏听了总笑话他,说乡下地头谁都想搬进城里享清福,你在京城住着有吃有喝还不自在?要是在老家这么说人家不骂你皮痒?让你舒服过日子你想回去种地,是不会享福吗?
  “你原先喂猪,现在还能喂鸡,哪知道我闲着是啥滋味?”
  “你端上茶盅出去跟人唠嗑。”
梯子推荐!Ins、推特、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
梯子推荐!Ins、推特、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
仅需0.2元,阅读无广告,小说随意下》充值入口《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