仅需0.2元,阅读无广告,小说随意下》充值入口《
梯子推荐!Ins、推特、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

夜阑京华-分卷阅读72

鱼贯而出。
  没了外人,此处静得像没有人。
  “难得见你穿夏装。”谢骛清轻声说,先打破沉寂。
  多年后,两人单独面对面,第一句……竟是这个。
  不过也对,过去见都在寒冬腊月。确实难得。
  身后,林骁为他们关上推拉门。
  “怎么?不认识了?”他微笑着问。
  她心一窝窝疼着,挪动脚步,到他跟前。
  何未将玻璃杯放到当中的小方桌上,挨着他坐下。
  “你……”她带着浓重的鼻音,轻声问,“这几年在哪里?”
  这几年她了解到许多人被关在陆军监牢,或是被秘密扣押,猜想他也是如此。
  “在杭州。”他轻声回答。
  “现在算自由了吗?”她看向他的腿,“为什么不方便起来?腿伤了?”
  “风湿,”他以惯有的语气笑着问,“是不是没想到?一个南方人竟受不了阴雨天气,得了风湿。”
  何未难过地望着他。贵州多雨水,他在那里长大,该比寻常人更习惯湿气。若真是风湿的话,这几年该是住在了多不好的地方。
  “不是不能走,只是医嘱在,”他安慰她,“不好多走。”
  他受伤,却还要安慰自己。
  “少将军从十七岁上马征战,”她柔声说,“趁着养病,正好休息休息。”
  谢骛清被引得笑了:“在二小姐心里,骛清竟还能被叫一声少将军。”
  他已三十有五,人生过了大半。
  ……
  刚被压下去的泪意,再次往上涌。
  她握着木摺扇,眼睛完全红了。
  谢骛清微笑着,移开视线,去看她攥着的那把叠起的白壇木摺扇,看扇尾的青穗子,顺着去看她的手指关节,她的手腕……
  “我们……”她将左手伸到他眼前,“见面后,手都没握过。”
  谢骛清静住,然后沉默着,紧握住了她的手。
  时隔多年,他们再碰到彼此的身体,哪怕只是最礼貌的握手,都让人无法承受。她感觉到自己的手指因被锢得太紧,有些胀痛……但还是对他笑着。
  前厅门被拉开。管家进来,悄悄提醒他们,有外客来了。
  最近几日因婶婶要生产了,在天津租界里住着的老人们全都时不时来转一下,管家跟九爷时间长,看得出谢骛清不好见外客,先将客人们引去了茶室,过才来提醒他们。
  林骁跟着进来,看似也要催他走,不忍心。
  谢骛清没动。
  他看着她,笑着问:“上一回来,在地下室里翻过一本旧书。能不能替我找找?”
  她以为他想淡化要走的事,配合着起身:“我去拿。”
  她跑去地下室,找到书,再回来,谢骛清竟已不在前厅了。
  “公子爷上车了。”立在大门内的林骁说。
  何未望出去,正见谢骛清被人扶着,上了轿车。他的右腿显无法用力。她看到这个背影,后知后觉地想到,谢骛清方才支开她,只是不想让她见到此刻的狼狈而已……
  “二小姐就不必送出去了,”林骁接了她手里的书,“门外人多眼杂。”
  院子里有不少来客的小厮聚在一处闲聊。
  “二小姐请安心,我们并不急着走,只是公子爷这几日有事要办,”林骁低声道,“想找他,还是过去的方法。”
  何未轻点头。
  她曾用那个号码求助过,三位数字,像刻在脑子里一样。
  林骁快步离开,上了谢骛清的那辆轿车。
  她立在玻璃门内,目送两辆轿车先后离开。
  余下的人,全都以黄包车拉着,沿相同的方向去了。
  轿车去了天津的三不管。
  此地在法日租界西北方,法日租界管不到,天津的警察署也没法管,久而久之,成为了三不管的地界,茶园、戏院、旅店和大烟馆密密麻麻排满了横竖窄街。
  清末时,郑家见这里发展日趋热闹,先下手买了地皮建了一排房子,如今都租了出去。此处是赌坊后边的小院子。在他们来前,就在郑三小姐的吩咐下收拾干净了。
  这地方,谢骛清一行人不止一次来过,熟门熟路,早在来前就收拾干净了。
  晚七点,有人引了位穿灰褂子的老先生来,门口的人再三验过身份,将先生引到厢房。老先生一进门,见要诊病的正主,深深作揖,立身起来时才敢瞧这位不露身份的病人。
  谢骛清换了衬衫和过去常穿的护国军时期军裤,坐在棕红单人沙发里,似等了许久。
  这军装式样早没人穿了,还是辛亥革命前后,在南方的那批反袁军人穿的……
  如今年代已换了,老先生见这久违的军装,一晃神,以为回到了十多年前。
  “先生请。”林骁在一旁提醒说。
  这位正骨先生在三不管十分有名,北方帮派打架下手狠,断骨接骨是常有的事,因此让他在接诊数十载后,练就了绝艺。在谢骛清到前,郑渡特地找到这个人,只等他到天津。
  那先生将谢骛清的军裤卷起来,检查着,一会儿眉头拧起来:“您这……上一回接骨的人手艺不大行啊……”这种富贵人,怎么治腿上如此马虎?
  接骨先生一眼就看出来,第一个接骨的要不就是手艺太差、不懂接骨,要不然就是有意没给接好。
  “看着是养了有快一年了?”那先生又道,“这都长好了,给耽误了。这样吧,我给您每日_0_an_0_mo一个时辰,半年后,走该没问题。两年内,就瞧不出大问题了,只是不能久行久立。”
  正骨先生看谢骛清是个出门就坐车的富贵人,想着如此就可以了。
  房间里一时安静。
  “找到先生,正是因为听说你曾治愈过没接好的骨。”谢骛清说。
  “您说的是那一回……”正骨先生回忆,摇头说,“那不一样,那是个跑码头的,身体壮实,受得了那个法子……”
  “是什么方法?”他问。
  “重新打断,我给您再接一回,”那先生答,“但也有风险,我不敢打包票——”
  “那就重新打断,”谢骛清平静道,“就今夜。”
  ***
  何未不知谢骛清此行安排,怕斯年见不到要失望,嘱家人先不要对小孩子说。
  婶婶听说谢骛清回来了,无比高兴,也不忧心肚子里的祖宗了,一定要九叔摆上麻将牌庆贺庆贺。客人们在前厅哗啦哗啦地推起了那一张张象牙白的牌,聊起平津两地的大小事。
  从午后到深夜,哗哗声不断。
  她从见过谢骛清,一整日心提在那儿,落不回去。
  谢骛清曾以手指沾水,写在桌上的三个数字组成的电话号码,像是三颗骰子在心里溜来溜去,变幻着红点数。
  她撑着下巴在茶室里,看着落地钟的黄铜钟摆一下下晃动……
  拿不定主意该不该今夜联系他。
  没几分钟,隔壁有人叫了声十三幺,开始给小厮们派红包。
  她在这吵闹里,终于下定决心,握住听筒。
  电话_0_ling_0_sheng突然响起,像炸开在掌心里的爆竹,她被烫到手似的,愣了几秒才提起来。
  电话是和楼上连通的,小婶婶的声音同时问:“你好,何公馆。”
  “你好。”男人的声音很低,很哑。
  是他。
  “你找哪位?”听筒里,小婶婶接着问。
  她抢着说:“小婶婶,我的电话。”
  小婶婶顿了两秒,显被吓了一跳,没想到楼下有人接。
  “晓得了,你们说。”楼上收了线。
  线路上,仅剩了她。
  她两手握着听筒,想到他在电话线另一端,竟像回到过去。
  心像复苏了一般,轻轻跳着,为了他。
  “怎么不说话?”她柔声问。
  “我在想,”他说,“确实太久不见了,今日险些认不出。”
  她不禁笑。
  “是不是在笑?”他声音里也带着笑。
  她轻“嗯”了声。
  虽谢骛清的语气轻松,但她能辨出他音色里的疲惫:“刚到天津累不累?”
  那边,话筒里出现了熟悉的布料摩擦话筒的动静,她每次都想问,谢骛清是打电话习惯时不时换
梯子推荐!Ins、推特、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
梯子推荐!Ins、推特、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
仅需0.2元,阅读无广告,小说随意下》充值入口《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