仅需0.2元,阅读无广告,小说随意下》充值入口《
梯子推荐!Ins、推特、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

大将军总要我上进-分卷阅读106

白他们到底是什么意思。
  怎么说来说去,风焕倒成了主使似的?风煊听上去好像还挺恼风焕的?
  两兄弟怎么听着像是当场就反目了?
  太子满意了,但又不够满足,他道:“十一弟,你的府上不干净,孤既然来了,便替你清一清吧。来人,替十一殿下搜一搜,看看有没有藏着什么脏东西。”
  谢陟厘一惊。
  一幅锦帐可挡不住搜查,万一她被发现了可怎么办?
  风焕明白得很,这是太子要趁机打压他。
  太子从风煊身上学到了一个教训——永远不要轻视任何一个暂未得势的兄弟,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,你此时看不上的人,改日能专门回来扎你的眼,钉你的肉。
  门外的羽林卫便要涌入,风焕心头一紧,却知道无法反抗,顶上一句,太子加诸在他身上的手段定然要翻倍,到时候就绝不是搜检府邸这么简单了。
  “唔……”正被人掺着起身的风煊,忽然捂住胸口,脸色惨白,坐回了椅上,虚弱道,“皇兄……臣弟实在动弹不得,请容臣弟……在此歇息片刻……”
  大将军既在,羽林卫自然不好翻检这间屋子。太子当着许多人,也不好强行把风煊拽走。只得温言宽慰,让风煊先在这儿养一养。
  路山成连忙把风煊扶上了床。
  太子带着众人离开,整个揽闲院很快传来鸡飞狗跳之声,和“闲”字再无半点瓜葛。
  路山成出来在门外守着,带上了房门。
  “出来吧。”风煊道。
  谢陟厘出来,先看了看紧闭的房门,然后才松了一口气,“阿煊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?”
  风煊抬手摸了摸她的发梢:“你别管这些,说了也不过是让你糟心罢了。”
  “我就是觉得有些奇怪,你们兄弟好像跟旁的兄弟不大一样……”
  风煊忽然笑了笑:“别把我们看作兄弟,把我们看作生来的仇敌,便很好懂了。”
  可谢陟厘还是不大懂。
  她那双眼睛温润清澈,懵懵懂懂的,像小兽。
  “可是你和十一殿下挺好的。”
  “那是因为十一没想过要皇位。”
  谢陟厘想了想,问道:“那你呢?你想要皇位吗?”
  风煊低声道:“我有想要打倒的人,打倒了他,不管我想不想,皇位便会是我的。”
  谢陟厘沉默了一下:“是太子?”
  “对。”
  谢陟厘心头一阵茫然,也说不上是什么滋味。权谋争斗对她来说太遥远太陌生了,她就算是观望都观望不明白,“你……为什么一定要打倒太子呢?”
  风煊单手撑着,坐起来:“阿厘,我本不想你知道这些,但你若真想知道,我便告诉你。”顿了顿,他道,“因为我怀疑真正的小泽没有死,很可能就在太子手里。”
  刺客前脚动手,太子后脚便到,时机选得未免也太巧了。
  风煊想起了太子的母族,姜家。
  姜家是大央第一门阀,早在前朝便是名门显贵,到了大央开国之际,姜家家主更是将风氏的先祖扶上了帝位。
  因此风氏先祖留下遗旨,风氏帝王,世世代代必娶姜氏长女为妻。
  太子的生母便是这一代的姜氏长女,太子本身并没有什么才干,就是背靠着姜家才能扫平所有敌手,稳坐东宫之位。
  而姜家之所以绵延数百年不倒,据说是因为他们有一批无所不能无所不至的暗卫。
  今日的刺客是姜家暗卫,当初的假孟泽也是姜家暗卫,一直以来想对风煊出手的,就是太子,以及太子身后的姜家。
  但假孟泽表现得太真了,知道得太多了。
  就算他们有本事弄到他写给孟泽的信件,也不可能知道那么多细致的往事。
  唯一的可能,就是从孟泽嘴里问出来的。
  现在假孟泽已死,风煊只希望姜家的城府再深一些,留着孟泽当底牌,继续从孟泽嘴里榨取关于他的消息,这样,孟泽才有机会留下一条命。
  谢陟厘虽是初入京城,但即使是在天高皇帝远的北疆,也没有人不知道姜家的大名。
  听说皇家兄弟都是仇敌的时候,谢陟厘还只是觉得“啊怎么这样啊”,听到风煊要对付的是姜家时,谢陟厘却有些惊了,然后猛然明白了他为什么要让她离得越远越好。
  “我要留在你身边。”谢陟厘难得地板起了脸,“万一你出事,我能第一时间为你医治。”
  “乌鸦嘴。”风煊轻轻捏了捏她的脸。
  指腹下的手感太好了,嫩豆腐似的,不由又捏了一下。
  “我是说真的。”谢陟厘皱眉,“我来太医院学医术,本来就是为了更好地救人,救更多的人。你就是我最想救的那一个。”
  风煊的手顿住了,他看着谢陟厘,轻声道:“姑娘家家,嘴不能太甜,知道么?”
  这声音低得不行,像梦中呢喃。
  然后手扶住谢陟厘的后脑,将她的唇压向了自己。
  ——否则,会被亲的。


第76章 可怕
  风焕算是倒了大霉, 不单被关了禁闭,全府上下还被搜刮一空。
  但他表面唉声叹气,灰头土脸, 心里却是快活得很。
  他那七哥生平最欠不得人, 他的揽闲院越是惨, 到时从七哥那里拿到的补偿便越是可观。
  这些日子七哥库房里的珍宝只怕堆成山了吧?他该挑哪样好呢?
  风焕开始认真地琢磨起来。
  风煊伤重,回宫将养。
  据说此事狠狠闹了一场,太子借此机会在刑部和大理寺一连拔了好几个人,官位皆在四五品, 走出去也是朝廷大员, 说罢免便罢免,半点回旋的余地都没有。
  其中有一位刑部侍郎是房士安的同年, 罢官之后赋闲无事,来找房士安喝酒。
  洒过三巡, 颇为感慨:“太子多疑, 大将军进京之后,但凡是朝中叫得上名字的, 皆有礼物。你知道我的,原本只想安安分分办差, 并不想沾这种事情, 见是人人有份才收下了,没想到这倒成了罪过。唉, 真是无妄之灾。”
  房士安道:“我倒是听说, 这里头有原因。”
  侍郎忙请教。
  房士安道:“大将军听说几位都是忠直干吏, 一不捞油水二不事钻迎,所以礼物又比旁人厚重一倍,想来是聊表敬意的意思, 没想到反倒为几位招祸了。我在北疆也曾做过大将军的僚属,在我的拙见,大将军心中想必也抱歉得很吧。”
  “哦?”侍郎微微意外,“我一直以为大将军征战在外,军威盖世,不会留意我们这班文臣。”
  风煊远在北疆,当然不知道京中哪些是真正做实事的能臣,哪些是混日子的奉迎小人。
  列出名单的人是风焕,想出这条计策的人则是房士安。
  被特意挑选出来的几位都有着几个共同点:忠于职守却未拜山头,以至于虽有才干,多年来却是升迁无望,只能在二流水准上徘徊。
  三省六部各衙门的头面人物皆是太子的人,风煊很难撼动,但这些人,便是风煊的目的所在。
  *
  能进太医院的多半是家学渊源,自幼学医,谢陟厘在北疆学的那三板斧便很不够看了。
  唯一的好处是,军中伤患几乎无穷无尽,她每天从早忙到晚,一天不知救多少人,比太医院里一天到晚坐着喝茶的老太医一辈子救的人都多。
  所以往往医书中一提某个症状,她立刻便忆及某个具体的伤患,学起来事半功倍,进步神速,林院判便放手让她去诊治些宫女太监的风寒小症。
  这次风煊受伤回宫,首先忙碌起来的便是太医。
  林院判亲自领了这份主治的差事,每日都过去请安问脉。
  谢陟厘知道风煊应该没有大碍,按说三五日后,伤口结痂便等着愈合,林院判却是每次回到太医院都眉头紧锁。
  谢陟厘终于忍不住去打听风煊的病情。
  林院判摇头道:“要医这道外伤容易,但大将军旧伤累累,还有内伤,一时间想医治断根,只怕没那么容易。”
  谢陟厘深为佩服:“还望院判大人多多费心。”
  说
梯子推荐!Ins、推特、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
梯子推荐!Ins、推特、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
仅需0.2元,阅读无广告,小说随意下》充值入口《

友情链接